成为不依靠阐释的微笑者―写在匈牙利作曲家库尔塔格九十岁生日之际.docVIP

成为不依靠阐释的微笑者―写在匈牙利作曲家库尔塔格九十岁生日之际.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为不依靠阐释的微笑者一写在匈牙利作曲家库尔塔 格九十岁生日之际 二O—六年年初的一份英文音乐杂志这般“唐突”地开场:“让我们 冒昧地做个测试,你们屮有多少人认为作曲家库尔塔格已经不在世了?怕 有不少人吧。事实上,他不仅生活得很健康,还享用着一种温馨甜美、其 乐融融的晚年状态……” 哲尔吉?库尔塔格(Gy?rgy Kurtag),这位一九二六年二月出生的匈 牙利作曲家如今已然九十高龄。二O—六年二月,布达佩斯的咅乐界为大 师奉上了生日音乐会一算上其他各项活动的话,前后为期一周。 那几晚,在修葺一新的李斯特音乐学院,布达佩斯独奏家们联袂乐队 为人们奉上了一张全库尔塔格的节B单:其中五首是他所写,另一首来自 他的儿子小库尔塔格;真正的高潮出现在女钢琴家斯蒂芬诺维奇(Tamara Stefanovich)与女大提琴家霍普金斯(Louise Hopkins,她是瓦尔费什 与伊萨利斯的学生)合作的《二重协奏曲》(Op. 27),启首处两把乐器使 用了爵士节奏,大提琴声部的小忧伤似乎带领你走进了跌跌撞撞的梦游状 态,而作曲家神奇的提炼与转化,又让小动机发展成了茂密的森林,繁忙 纠结的织体时而让位于短暂的“吸气”或光亮之指引,就像旅者驻足片刻, 仰望见了森林上方露出的天空一角;钢琴大师艾玛尔与乐队合作《……像 幻想曲似的 》(…quasi una fantasia…)时,外表略显疲劳一或许 是因为他前一晚有过演出。身为利盖帯专家,他对作品碎片感的把握仍旧 极具说服力,与大分量的打击乐器声部无缝衔接;还有一首二O—五年由 卢塞恩音乐节委约的《轻微的乐》(Petite Musique),幽幽齐鸣而萧索至 极的长号声,分明是在向刚逝去不久的布列兹致敬……忽然,指挥家拉特 尔的面孔出现在了投影屏,为大师送上生日祝福(库尔塔格在1993-1995 年间,正是柏林爱乐的驻团作曲家),并以只言片语对其作曲风范作了描 摹:“具备极端沉重、深度与意蕴的碎片。” 拉特尔的评价还真是一语中的。 库尔塔格最先吸引我的,无疑是他那些短小精悍的键盘作品。他的《八 首钢琴小品》(Op. 3)之第五首Prestissimo possible只有二十二秒, 却透出了多少秘不可测的冰凉!当然,库尔塔格确有部分作品像在帆布上 层层刷着厚重涂料,然而他半个多世纪的大方向,可以说依循着自己的格 言:“织体越是纤薄,容纳的东西就越是多。” 作品号为Op. 1的,是他在一九五九年谱写的《第一弦乐四重奏》, 虽还算不上杰作,个人风格却已初露端倪,四把琴在颤颤巍巍中拔出的音 程一峰直上,弓杆的击打更是孤遒不可方物;写给小提琴与女高音的《卡 夫卡断章》(Kafka-Fragmcnts, Op. 24)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小提琴 高音区的滑音与颤音似在滑稽地效仿人声的效果,而当女高音的半吟诵一 半歌唱与提琴声交织在一起,倒显出无比肃穆的玄妙超脱,又隐含着一缕 不安和荒诞。作品里的文本都来自卡夫卡日记及作品的段落,材料的离散 感能扎得你痛楚不已。听说BIS公司最近又出了由梅尔泽(Caroline Mclzcr)演唱女高音、斯塔党(Nurit Stark)演奏小提琴的新版本录音 呢。既像是碎玻璃,乂像万花筒,“四十分钟”的整曲长度竟然有了点假 象的意思,擅长讲述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的卡夫卡形象,于是一次次地在库 尔塔格的音乐里复活。 正如《卡夫卡断章》让你所意识到的,库尔塔格作品的许多乐章呈现 了碎片状一有些尽管才一两分钟的长度(乃至像()P. 3那样只有几十秒)。 我们可以去听《十二首写给弦乐四重奏的短作品》(12 Microludes for String Quartet,网上能找到麦党斯威尔四重奏组的版本),其中的甸一 个“microlude”,即每一块“碎玻璃” 乂都具备了纯粹与极端、暴力与瘀 滞、复杂与简单的对比,但当他将整栋乐思的大厦建构在这些瓦砾碎石之 上时,不用说就更加教人吃惊了。 瞧瞧乐队作品《石碑》(Stele,或译作“石柱”,Op. 33)吧,一开 头是那样的山势峻急,柔板段听上去又效仿起了晚饭后散步着的布鲁克 纳;第二乐章则是最令人费解的:先是近乎狂暴的速度,然而每一次爆发 过后(第一回出现在一分钟出头处),都会顷刻安静一阵子。这些令人猝 不及防的沉默运用,被作曲家自己解释为:“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里 安德烈?博尔孔斯基在奥斯特利茨负伤,忽然不知怎么的,他居然听不见 战斗的声响了,而是将目光转向了錠蓝色的天空。这就是我想在音乐中表 达的意思。”而到了最后一个乐章,从中后段开始的阵发性音型听来很是 惨淡,被人解释为丧钟的反复敲响,阿巴多或吉伦指挥的版本都给我留下 过极深刻的印象;又比如,《史蒂芬墓碑》(Op. 15c)曾是他以“吓人” 著称的乐队作品之一,安静而漫长的拨弦引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