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裂化汽油质量衰变规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研究 2012 年 7 月 第 31 卷 第 7 期 1000-8241 2012 07-0498-06 文章编号: ( ) 催化裂化汽油质量衰变规律 1 1 2 1 熊春华  任连岭  杨冰  温亮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油料研究所,北京 102300;2. 南京军区联勤部油料供应处,江苏南京 210037 熊春华等. 催化裂化汽油质量衰变规律. 油气储运,2012,31 (7 ):498-503. 摘要:采用43 ℃催速储存实验方法,以未洗胶质、实际胶质、酸度、色度、诱导期为表征指标,研究了 催化裂化汽油的安定性变化规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考察了催化裂化汽 油安定性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安定性指标与储存时间的关系模型以及安定性指标间的定量关系。结 果表明:催化裂化汽油在储存过程中,由于不饱和烃的氧化反应导致质量衰变,安定性指标均随储存 时间的延长而变差;生产原料不同导致催化裂化汽油的质量衰变速率不同,且对安定性的影响大于 储存时间的影响;未洗胶质、酸度与实际胶质的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 以上,且环状烯烃、双 烯烃等化学组成对衰变速率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催化裂化汽油;质量衰变;最小二乘法;胶质;酸度;色度;诱导期 中图分类号:TE89     文献标识码:A      doi :10.6047/j .issn.1000-824 1.2012.07.004 随着国内外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开展汽油、喷气 多种因素引起,如温度、湿度及含氧、硫、氮化合物和不 燃料、柴油等成品油战略储备成为应对石油能源危机 饱和烃等[11-13] ,衰变结果表现为颜色、沉积物、诱导期、 的重要手段。如何保证油品在长期储存过程中质量不 密度等指标的变化。为了深入研究催化裂化汽油质量 发生变化,是战略储备油品的首要问题,为此,必须掌 衰变规律,对其进行 43 ℃实验室模拟催速储存,着重 握油品质量衰变规律。催化裂化组分是车用汽油成品 分析实际胶质、未洗胶质、酸度、色度、诱导期等安定性 油的重要组分,对汽油成品油的稳定性具有较大影响。 指标随储存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考察其指标相关性。 目前,各炼厂生产催化裂化汽油的原料不同,包括常减 压渣油、常减压蜡油、焦化油和污油等,因此,催化裂化 1 实验研究 汽油质量衰变规律存在差异。吴世逵、孔梅、刘文惠、 娄方、莫桂娣等[1-6]分别对催化裂化汽油的颜色稳定 1.1 油样 性、诱导期和胶质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王维民等[7-10] 实验研究对象为国内炼油厂 4 种新生产的催化裂 分别对催化裂化汽油的组成以及储运过程中的质量变 化汽油,编号分别为 CS0003、CS0006、CS0010、CS0012 化进行了研究。实际上,催化裂化汽油的质量衰变由 (表 1)。 表 1 实验油样理化性质 油样编号 密度/ (kg ·m-3 ) 辛烷值 50 %蒸发温度/ ℃ 10 %蒸发温度/ ℃ 90 %蒸发温度/ ℃ 初馏点/ ℃ CS0003 735.2 87.6 99.0 56.5 171.0 38.0 CS0006 721.9 89.6 91.0 48.0 171.5 32.0 C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