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玉米纹枯病种质资源筛选及QTL定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VIP

抗玉米纹枯病种质资源筛选及QTL定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针对我国特别是西南地区玉米纹枯病发生日趋严重,已成为危害该区玉米的主要 摘要针对我国特别是西南地区玉米纹枯病发生日趋严重,已成为危害该区玉米的主要 病害,而纹枯病的抗性资源缺乏,且抗玉米纹枯病遗传机制不十分清楚的实际情况,本 研究从筛选抗玉米纹枯病的种质资源入手,利用现代分子标记技术对玉米纹枯病的抗性 基因进行QTL定位,以期对抗玉米纹枯病的遗传交异规律有较深入的了解,从而为抗玉 米纹枯病的育种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通过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 1.对从全国各地收集到的45份玉米自交系进行连续两年的人工接种鉴定,结果发 现高抗玉米纹枯病的自交系l份(CML270),中抗自交系12份(R1 5和R09等),中感 自交系29份和高感玉米纹枯病自交系3份(479,ES40、D黄212)。其中,中抗玉米纹 枯病自交系R15对纹枯病的抗性明显高于其他中抗自交系,而且还是四川农业大学玉米 研究所选育出的“三高”自交系,对其进行较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对抗玉米纹枯病机 制的了解,而且对玉米抗病育种和生产实践具有更重要意义。 2.以R,,(抗)和478(感)为亲本配制F:分离群体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含146个 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1 666cM,平均距离为11.4cM.利用F≈ ,群体将玉米纹枯病的5个抗性QTL定位于第2、6、10染色体上.基因作用方式除第10 条染色体上的QTL仅表现为加性效应外,其余均为部分显性,且所有效应均为负值,这 意味着这些基因效应有利于增加后代的抗病性。5个QTL共解释表型总变异的28.92%, 其中第2条染色体上的一个QTL能解释1 0%以上的表型变异,可认为是主效基因位点。 所检测到的5个QTL位点与邻近标记的距离分别为10.00、3.90、2.91、1.90、3.50 cM, 该定位结果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3.本试验除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定位抗纹枯病的QTL外,同时还应用单因子方差 分析法对F2:3群体的抗病性作了QTL分析。结果发现两种分析方法所得结论一致性很好, 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说明本研究所定位的5个抗性QTL结果的可靠性。 4.实验中还利用F,:,群体定位了控制株高和穗位高的QTL基因位点,分别位于5、 7和1、4染色体上.比较抗纹枯病的QTL与株高、穗位高QTL的定位结果发现,抗玉 米纹枯病的QTL与控制株高、穗位高的QTL完全不同,显然它们是受不同位点的基因控 制的,这从另一个方面证明确实存在抗玉米纹枯病的基因.也说明玉米感纹枯病并不是 其矮化育种的必然结果,即在玉米的半矮化育种中,完全可能发现和培育具有一定抗性 的优良品种 5.本研究所检测到的5个抗性QTL仅解释表型总变异的28.92%,这可能与所选的 抗性亲本抗纹枯病昀能力有关,也可能与所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还不够十分饱和及环境 抗性亲本抗纹枯病昀能力有关,也可能与所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还不够十分饱和及环境 的影响有关,在今后的继续研究中,仍需进一步扩大种质资源的筛选,进行多年多点及 不同群体、不同世代的考察;构建更加饱和的连锁图谱,以利于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及分 子标记辅助选择 关键词:玉米纹枯病SSR标记QTL定位 AbstractIt Abstract It is because Banded Leaf and Sheath Blight(BLSB)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s of maize in China,especially in the southwest,the resources of resistance to BLSB are insufficient in our country,and hereditary variation regularity ofresistance to BLSB is not very clear.Therefore,we had made systematic researches on screening of resistance resources and the modem molecular locating method such as QTLs’.The main results are followed. (1)Forty five maize inbred lines were evaluated for reaction to BLSB with artificial inoculation during a period two yea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ML270 was highly resistant to BLSB,and other 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