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家佛家智慧讲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 道家的管理智慧 (一)“道法自然”的管理之道 2.“顺其自然而无为”的智慧 道家的“道”讲的是天道。即宇宙的总法则、总秩序。 道家的人生态度(把握规律后):“不行而知,,不见而名(明),不为 而成”。《老子》四十七章 道法自然是宏大的管理哲学理念。 二 道家的管理智慧 (一)“道法自然”的管理之道 3.新道家对“道法自然”的阐释 新道家代表英国学者李约瑟称自己是20世纪罪虔诚地道家弟子。 其提出三大智慧原则: 第一、自然地对待自然(与自然和平相处) 第二、自然地对待他人(和平相处) 第三、自然地对待自己(摆脱物欲) 二 道家的管理智慧 (二)“为而不争”的竞争心态 1.水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认为:自然的法则实“为而不争。” 阳光着世界,大地载万物,从不争名分求回报。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为而不争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争:(1)不勉强,不对抗规律(2)有志向,不求虚名(自解可能谬误) 争何?不争何? 二 道家的管理智慧 (二)“为而不争”的竞争心态 2. “为而不争”也是一种 “柔弱胜刚强”的韬略 “为而不争”是一种柔弱之道:即不张狂、不刻意、不妄为 老子说:“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子》58章 方而不割;不因方正有棱角而割人。 廉而不刿:可以有刺,担不是刺头。 直而不肆:性情直率,但是不放肆。 光而不耀:有光芒,但是不要人眼或灼伤人的眼睛。 为若而不争是中国人处世和成就大事的韬略。 守着一分柔弱之心而不伤人。 柔弱胜刚强是水的智慧。 二 道家的管理智慧 (二)“为而不争”的竞争心态 3. “为而不争”的现代价值 竞争的社会“为而不争”的意义: 该争的东西,要顺从规律 在争和不争之间保持平衡 不争不该争的东西 不争面子 不争虚荣 学会不争,学会放弃,学会无为 案例:斗气的别墅 二 道家的管理智慧 (三)“虚其心”的治理之道 1.虚心是自我控制之道 道家主张:实不如虚。 管理之道首先是针对管理着自己的。 成功者都深悟其中的奥妙。 小平同志 刘永好 柳传志 二 道家的管理智慧 (三)“虚其心”的治理之道 2.虚心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和德行 虚其心,善于放下心事,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心事重重不能心想事成。放松摆脱情绪的干扰,反而能看清出问题。身 在此山外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 虚其心还是一种美的。 虚心,才能容事,有容乃大。 空卑,虚怀若谷。 将以不能为能。(反经第一定律) 刘邦本纪。 二 道家的管理智慧 (三)“虚其心”的治理之道 3.虚心更是一种由虚而静的治理手段 道家管理之真谛:虚而静 (1)管理: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是以其善下,故为百谷王。 (2)内控:以虚静之道,抵挡外物的诱惑,守持内心的安泰,从追逐外 在的贪欲的满足专项建立宁静恬淡的内心精神世界,返璞归真,保持淳 厚的天性,从而求得精神上的提升。 今天来看发展经济不能一味强调“虚静”追求,不自满是向上的车轮。 但是追逐有度财富要有限。因为人有物质和精神两种需求。 二 道家的管理智慧 (四)“正言若反”的管理思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地一切无一不是正与反、 阴与阳的对立统一。 一切实物都在相反的关系中呈现相成的作用。矛盾,对立,依存,互相 渗透,互相补充。 二 道家的管理智慧 (四)“正言若反”的管理思维 “正言若反”是阴阳相辅之道 “正言若反”世界是对立的,但是在对立的同时又构成互补。这当中既有 处世之道又有管理之道 如:有无、大小、多少、轻重、高低、上下、左右、前后、正反、 动静、冷热、刚柔、强弱、祸福、荣辱、愚智、巧拙、生死、成败、 损益、得失、美丑、善恶、攻守、进退、存亡、治乱、华实、厚薄、 亲疏、利害、奇正、盈缺、贵贱、尊卑等等。 相对的 大智若愚 二 道家的管理智慧 (四)“正言若反”的管理思维 2. “正言若反”是崇尚变化之道 “反者道之动” “反动”对立之间的转化,东方智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事务发展一 定朝着想法的方向运动。 转化,对立统一。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敞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22章 委屈反能变成保全,弯曲反能变成正直,低洼反能变成积满,陈旧反能 变成新颖,少取反能变成有得,贪多反会因迷惑而变成一无所有。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影响决策,影响管理方法与手段的使用。 二 道家的管理智慧 (四)“正言若反”的管理思维 3. “正言若反”还是和谐圆满之道 “正言若反”西方称之为太极智慧。 做事作人,圆满的境界一定是阴阳同统一的。要学会两级思维。 管理:恩威并使,刚柔兼济。 袁伟民。 英派斯:铁的纪律,爱的管理(微笑管理) 二 道家的管理智慧 (五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