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二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和生理.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二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和生理.ppt

神经 五、 邻近器官 尿道 urethra 膀胱 urinary bladder 输尿管 ureter 直肠 rectum 阑尾 appendix vermiformis 六、 骨盆底 外层: 球海绵体肌 坐骨海绵体肌 会阴浅横肌 肛门外括约肌 会阴浅筋膜 中层:泌尿生殖膈 内层:盆膈 七、会阴(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卵巢的功能 生殖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 内分泌功能:分泌女性激素 一、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 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排卵 黄体的形成 黄体的退化 新生儿出生时有10万-50万个原始细胞,以后便不再增加。 一般育龄龄妇女每月仅有一个卵泡细胞发育成熟。 排卵一般发生在28日月经周期中间或月经来潮前的12-16日(平均14日) 排卵后的卵泡→血体→黄体。 在排卵后7-8日黄体发育达高峰,突出于卵巢表面,色黄,称成熟黄体。 未受精黄体于排卵后9-10日开始萎缩,血管减少,细胞成脂肪变性,黄色消退。黄体寿命12-16日,平均14日。 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排卵 黄体形成及退化 二、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内分泌调节*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是一个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它的每个环节均有其独特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并且互相调节、互相影响。 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控制女性发育、正常月经和性功能,因此又称性腺轴。此外,它还参与机体内环境和物质代谢的调节。 (一)下丘脑性调节激素及其功能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包括卵泡刺激素释放激素和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主要促使垂体释放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2.催乳素抑制激素(PIH):抑制垂体催乳激素的分泌。 (二)垂体调节激素及其功能 1.卵泡刺激素(FSH) 2.黄体生成素(LH) 1、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子宫肌变厚,收缩 子宫内膜:增生期变化 宫颈松弛,黏液分泌增加 促进输卵管发育和蠕动 阴道上皮:增生和角化 外生殖器发育 第二性征发育,乳腺腺管增生 卵巢:卵泡发育 下丘脑(正负反馈)、垂体 代谢:促进钠水潴留;总胆固醇下降;钙质沉积。 2、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子宫肌松弛 子宫内膜:分泌期变化 宫颈闭合,黏液减少 抑制输卵管收缩 阴道上皮:脱落 乳房:腺泡发育 卵巢:下丘脑(负反馈)、垂体 代谢:促进水钠排泄 体温:升温 雌激素和孕激素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 (三)卵巢的性调节激素及其功能★★ 3、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肌肉和骨骼的发育,促进红细胞生成、血红蛋白及骨髓的红细胞增生。 合成雌激素的前体,维持女性 的正常生殖功能。 三、生殖系统周期性变化 (一)调节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二)生殖器官周期性变化 (一)调节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二)生殖器官周期性变化 1、子宫内膜 (1)增生期:月经周期的第5~14天。 (2)分泌期: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 (3)月经期:月经周期的第1~4天。此期雌激素水平降低且无孕激素,内膜小动脉,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局灶性坏死,坏死的内膜组织剥落与血液混合排出,形成月经。 分期 对应月经周期 周期性变化 增生期 第5-14天 在雌性素作用下,子宫内膜上皮与间质细胞细胞呈增生状态 分泌期 第15-28天 排卵后,卵巢内形成黄体,分泌雌激素与孕激素 月经期 第1-4天 子宫内膜功能层坏死脱落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2、宫颈黏液的周期性变化 月经后:雌激素增加,宫颈黏液分泌增加,在排卵前达高峰。黏液涂片检查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 排卵后:孕激素增加,黏液分泌减少。黏液涂片检查见椭圆体。 3、阴道粘膜的周期性变化 4、输卵管的周期性变化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女性外生殖器又称外阴,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包括两股内侧从耻骨联合到会阴之间的组织。 阴阜即耻骨联合前方的皮肤隆起,皮下富有脂肪。青春期该部皮肤开始生长阴毛,分布呈倒三角形。 大阴唇是邻近两股内侧的一对纵长隆起的皮肤皱襞,起自阴阜,止于会阴。 两侧大阴唇前端为子宫圆韧带终点,后端在会阴体前相融合,分别形成阴唇的前、后联合。 大阴唇外侧面与皮肤相同,内有皮脂腺和汗腺,青春期长出阴毛; 内侧面皮肤潮湿似粘膜。 大阴唇皮下脂肪层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和神经,受伤后易出血形成血肿。 未婚妇女的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经产后向两侧分开;绝经后呈萎缩庄,阴毛稀少。 小阴唇是位于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皱襞。 表面湿润、色褐,无毛,富含神经末梢,故非常敏感。 两侧小阴唇在前端相互融合,并分为前后两叶包绕阴蒂,前叶形成阴蒂包皮,后叶形成阴蒂系带。 小阴唇后端与大阴唇后端相会合,在正中线形成阴唇系带。 阴蒂位于两小阴唇顶端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