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目 录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I 第一章 绪 论 1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 (一)选题的背景 1 (二)研究的意义 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3 (一)国外研究现状 3 (二)国内研究现状 4 三、研究方法 5 (一)文献分析法 5 (二)比较分析法 5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方法 6 四、文章的可能创新之处 6 第二章 女性主义理论的历史沿革 7 一、女性主义理论的历史背景 7 (一)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概念界定 7 (二)女性主义运动的历史回顾 9 二、女性主义理论的当代样态 16 (一)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16 (二)激进主义女性主义 18 (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21 (四)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24 (五)生态女性主义 26 三、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 28 (一)拒绝任何宏大的理论体系 29 (二)话语即权力 29 (三)对传统女性主义流派的批评 30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的历史探源 34 一、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唯物史观基础 34 (一)分工理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物质根源 35 (二)正义观:马克思主义女性观的道德基础 37 (三)交往理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前提条件 39 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发展 41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女性观点 42 (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 45 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内容透视 48 (一)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变迁 48 (二)女性的“身份认同”诉求 50 (三)家务劳动的工资化 58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特质 65 一、男权批判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并行 65 (一)朱丽叶·米切尔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父权制”理论 66 (二)艾里斯·扬对资本主义父权制的分析 68 (三)波伏娃悲剧式地父权制理解 70 (四)父权制是资本主义本质特征 72 二、辩证主义的方法论特征 77 (一)两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77 (二)家务劳动与社会劳动的辩证分析 85 三、性别分析与阶级分析的融合 89 (一)对男女性别关系的分析 90 (二)阶级分析 ——资本主义制度 91 (三)性别分析与阶级的分析融合 93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意义与局限 100 一、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 100 (一)理论内容上,补充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100 (二)理论基础上,拓展和改造了传统女性主义思想 102 (三)理论深度上,加深和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制度 104 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拓展了女性主义理论的研究视野 105 (一)研究方法上对女性主义理论的创新 105 (二)研究方向上对女性主义理论的突破 106 (三)研究目标上提出女性解放的路径 107 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为女性主义理论发展提供了现代性批判的新思路... 108 (一)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要求 108 (二)构建女性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109 (三)重设家庭与社会的界限 109 四、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局限110 (一)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经典马克思主义 110 (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将马克思主义女性化 111 (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112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现实意义与局限 114 一、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当代中国女性发展的现实价值114 (一)妇女解放的前提是主体性回归 114 (二)妇女解放的基础是经济独立 115 (三)妇女解放的保障是制度建设 117 (四)妇女解放的条件是成立妇女组织 117 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当代中国女性发展的现实启示118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树立先进平等的性别理念 119 (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宣传推广性别平等的文化观念 120 (三)转变用人理念,树立平等的人才观 122 (四)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123 (五)妇女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124 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指导当代中国女性发展的现实局限 126 (一)职业选择的局限 126 (二)“身份认同”的困惑 128 (三)个性发展的精神局限 130 结束语 133 参考文献 13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