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清代文学课件第四章 《聊斋志异》.pptVIP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清代文学课件第四章 《聊斋志异》.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第一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一、蒲松龄的生平。 1、家世。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明崇祯十三年(1640)生于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蒲门多读书人,父亲蒲槃幼习举业,科举失意,遂弃儒经商,积二十馀年,家资颇丰。明清易代之后,年纪渐老,食指日繁,家道中落,亲自教子读书。 蒲家庄 蒲松龄纪念馆 柳泉 第一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2、少有文名。蒲松龄兄弟4人,惟他勤于攻读,文思敏捷,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试第一进学,受到山东学政施闰章的奖誉,“名藉藉诸生间”(乾隆《淄川县志》卷六《人物志》)。此后屡试不中,在科举道路上挣扎了大半生,直到年逾古稀,方才援例取得了个岁贡生的科名。 聊斋 聊斋 第一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3、锐意科举。蒲松龄25岁前后与兄弟分居,只分得几亩薄田和三间场屋。他志在一第,锐意攻读,常与同学研讨时艺,联吟唱酬,无暇顾及家计,子女连生,生活艰窘。 第一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4、一年幕僚。31岁时,曾应聘南游做幕僚,在做江苏宝应县令的同乡孙蕙衙门里帮办文牍。不到一年辞幕返家。 第一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5、任教终生。此后数年,他辗转于本县高珩、唐梦赉等缙绅家做童蒙师,或代拟、誊抄文稿,养家餬口。康熙十八年(1679)进入本县毕际有家坐馆。直到71岁援例入贡才撤帐归家,在毕家足足待了30个年头。4年后,因病去世,寿终正寝。  科举皇榜 科举试卷 蒲松龄遗物 蒲松龄墓 第一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毕自岩明末曾任礼部尚书,毕际清初曾任南通州知州,罢职归田,为本县的一大乡绅。蒲松龄在毕家一面教书,研习举业,一面代馆东写书札,应酬贺吊往来,宾主融洽。毕家有丰富的藏书,还可以继续写《聊斋志异》,按期去济南应试。所以,尽管时有寄人篱下之感,不得亲自教子孙读书之叹,但也别无佳境,乃至感到“居斋信有家庭乐”(《聊斋诗集·赠毕子伟仲》)。 第一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二、蒲松龄的创作。 1、雅俗共赏的特点。蒲松龄一生徘徊于两种社会之间:一方面身居农村,家境贫寒,经受生活的困苦和科举失意;另一方面,长期与绅名流科举中人交往,这使他摇摆于雅、俗文学之间。 第一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2、文。现存《聊斋文集》多是代人歌哭的应酬文字,只有几篇赋事状物的四六文,才是属于他自己的文学作品。 3、词。词作较少,仅存百馀首,显然是出于一时的兴致或交往之需要,方才偶尔操笔。 第一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4、诗。他的诗作甚丰,进学伊始,意气风发,曾与学友张笃庆、李尧臣等 人,结为“郢中社”,“以宴集之馀晷,作寄兴之生涯”(《聊斋文集·郢中社序》)。然其社集唱酬诗不存,存诗起自康熙九年(1670)秋南游登程经青石关之作,最后一首为康熙五十三年(1714)除夕所作绝句,距其寿终仅22日,凡千馀首,可谓终身不废吟咏。 第一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5、通俗文学。他身为塾师,中年曾写过《省身语录》、《怀刑寻》等教人修身的书,晚年《聊斋志异》基本辍笔,更转而热心为民众写作,一方面用当地民间曲调和方言土语创作出《妇姑曲》、《翻魇殃》、《禳妒咒》、《墙头记》等反映家庭伦理问题的俚曲,寓教于乐;一方面又为方便民众识字、耕桑、医病,编写了《日用俗字》、《农桑经》、《药祟书》等文化普及读物。这各类著作都收入近人编辑的《蒲松龄集》中。 第一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三、《聊斋志异》的创作。 基本上是20多岁至40岁的作品。张笃庆康熙三年(1664)《和留仙韵》:“司空博物本风流,涪水神刀不可求。”“张诗中屡有“聊斋且莫尽谈空”、“谈空说鬼计尚违”之句,表明蒲松龄从青年时期便热衷记述奇闻异事、写作狐鬼故事了。康熙十八年(1679)春,将已作成的篇章结集成册,定名为《聊斋志异》,并写了《聊斋自志》。此后,仍然执著地写作,年逾花甲,方才搁笔。《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大半生陆续写作出来的。 第一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地震》(康熙七年,1668,29岁)——《夏雪》、《化男》(康熙四十六年,1707,68岁),四十年左右,康熙十八年(1679)四十岁时第一次结集。 第一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四、《聊斋志异》的版本。 1、现存半部《聊斋志异》的手稿本,保存在辽宁省博物馆。 手稿本:稿本 8卷,16卷 残存4卷237篇。 第一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2、青柯亭本和铸雪斋本。蒲松龄生前无资刻印这部卷帙甚巨的作品,然而早在他创作之际,便有人传抄;他逝世后抄本流传愈广。半个世纪后,即乾隆三十一年(1766),《聊斋志异》终于经莱阳赵起杲知不足斋主人鲍廷博据抄本编成16卷本刊刻行世,改动了一些有碍时忌的字句。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