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部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证候规律研究 3 1 国内外研究动态 3
1.1 中医研究进展 3
1.2 多元统计方法在证候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3
2 资料与方法 4
2.1 病例选择 4
2.2 一般资料 5
2.3 研究方法 6
2.4 质量控制 6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 6
3 研究结果 6
3.1 症状体征特点 6
3.2 证候要素特点 7
3.3 证候要素聚类分析 8
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病因病机探讨 9
4.1 脾虚为发病之本 9
4.2 湿毒内侵为发病之因 9
4.3 湿热瘀毒蕴结大肠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基本病机 10 第二部分 结肠靶向给药清除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内毒素临床研究 13 1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1.1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3
1.2 中医研究进展 14
2 资料与方法 16
2.1 病例选择 16
2.2 一般资料 17
2.3 研究方法 18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 20
3 结果 20
3.1 综合疗效 20
3.2 血浆内毒素疗效 20
3.3 细胞因子(TNF-A、IL-6、IL-8)改善情况 21
3.4 肝功能改善情况 23
3.5 PTA(%)改善情况 25
3.6 中医症状疗效 26
4 讨论 31
4.1 治法探讨 31
4.2 护肠清毒微丸组方分析 31
4.3 结肠靶向给药必要性 35
结 论 37
结 语 38
参考文献 40
综 述 47
附 录 61
致 谢 73
查新报告 74
发表论文 85
PAGE
PAGE 13
PAGE
PAGE 10
引 言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高流行地区,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 9.09%,约 1.2 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 3000 万人 [1] 。大量资料证实,肝损伤大多伴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Intestinal Endotoxemia ,IETM)。重症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患者 IETM 的发 生率分别为 93.3%、84.3%、79.0%与 75.0%。各种致肝损伤因素,包括肝炎病毒、乙 醇、药物等,通过各自的特异性发病机制所造成的肝损伤,为“原发性肝损伤”。内 毒素及内毒素激活枯否细胞(kupffer cell,KC)所造成的肝损伤,为“继发性肝损 伤”,对肝病的发展与转归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轻者可出现反复与持续的肝细胞 损伤和相伴的炎症细胞浸润,进而发生肝纤维化,相继发展为肝硬变以至肝癌,重者 可引起过度炎症反应,发生严重的肝坏死,甚至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内毒素不仅加 重肝损害,而且是促进门脉高压、肝脏能量代谢障碍、肾损害等多器官病变的重要因 素。因此,清除肠源性内毒素、阻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是治疗肝病的根本措施 之一。
通过相关文献的回顾,目前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中医证候 规律尚缺乏规范化研究。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而证候是辨证的结果和论治的依 据,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本质的反映。它以某些相关的脉症,不同程度地 揭示病因、病位、病机、病势等,是中医临床立法、遣方、用药的依据,是中医学理 法方药诊疗体系的核心与纽带,以辨证论治的形式密切联系着临床实践和药物研究, 辨明证候是中医临床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抓住“证候”这一关键环节,应用 科学的研究方法,总结其证候规律,才能阐明其疾病本质,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指 导中医药治疗。本研究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为研究对象,以山东 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适宜样本量的临床资料为依据,全面收集患者的中医四诊及相 关资料,根据本病的特点从多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目的在于揭示本病证候规律,探讨 本病的病因病机,为临床研究方案的确立提供依据。
现代医学抗内毒素制剂多数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投入临床应用尚有一定距离。
目前多采用口服乳果糖以及肠道吸收少的抗生素,但由于其较易引起乳酸性酸中毒、
肠道菌群失调等副作用,制约着临床应用。中药常规制剂口服后,药物通过胃肠道吸 收,在到达结肠前就会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结肠生物利用度不高。常规药物灌肠只限 于在直肠和乙状结肠,而且受伴有肛门直肠疾病患者灌肠不便的制约等。口服结肠靶 向释放药物,则是理想的给药方法。现代研究表明,结肠靶向给药,其药物的吸收总 量、吸收速度、生物利用度均较口服给药明显提高。同时,结肠靶向给药不仅使药物 的有效成分不易被消化液破坏,而且能使药物直达病所,是一种具有较高使用价值的 治疗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本课题发挥中医药优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科学发展观下的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docx
-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对肺结核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内科学(呼吸系病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 门德尔松三首无词歌音乐风格探析及 演奏处理-音乐专业毕业论文.docx
- 黄滔诗歌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 论重庆市高校体育对“健康重庆”的影响和作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 梦洁家纺的管理创新研究-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docx
- 美国惩罚性赔偿司法适用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诉讼法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 马克思社会正义观中的人学意蕴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生存质量与Hp相关性及中药干预后的疗效评价-中医内科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 面肌痉挛患者术前核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的对比分析-外科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