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P对ACS患者治疗指导价值及预后影响探究.docVIP

BNP对ACS患者治疗指导价值及预后影响探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BNP对ACS患者治疗指导价值及预后影响探 究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对急性冠状动 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指导价值及预后影响。方法选 取65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分成急性ST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组(A组,n=20)、急性非ST段心肌梗死组 (B组,n=25)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C组,n=20) 3组,将 同时入院体检的35例健康病例归入对照组。4组患者均给予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12周后行超声心动检查,记录其 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左心射血分数(LVEF)水平,分 析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LCEF同BNP间的关系。 结果①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得A、B、C、D 4组BNP水平分别 为(399.2±114.7 ) ng/L、( 348.2±93.5 ) ng/L、 (119.4±78. 8) ng/L 和(31.9±0. 4) ng/L,组间对比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O. 05),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 ①BNP检验方法:于患者发病后2 d内取其静脉血,利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BNP值;②LVEF检测方法:HY6000 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面积长轴 法获取LVEF值后详细记录。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4组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左心射 血分数(LVEF)水平,分析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 LCEF同BNP间的关系。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7. 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计量 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x土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 (%)表示,行x2检验。 2结果 2. 1 BNP水平及LVEF值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得A、B、C、D 4组BNP水平分别为 (399. 2±114. 7)ng/L、(348. 2±93. 5)ng/L、(119. 4±78. 8) ng/L和(31.9±0. 4) ng/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NSTEMI组>UA组〉对照组,说明ACS患者BNP水平明显高 于正常人,且可作为ACS疾病严重程度及分型的重要指标 [10-11],这一结论同杨曙光等[12]研究者基本一致。此外, 研究还发现BNP水平与LVEF值呈负相关性,即BNP水平越 高则LVEF值越低。对于这一结论,笔者认为与心肌缺血有 关[13]。此前已有研究者证实,BNP的过度释放是由心肌缺 血引起左室室壁张力增加所致,缺血程度越高则BNP释放越 多、左心室射血能力越弱,继而导致左心室功能障碍。故而, 临床诊治过程中,医师可将BNP作为检验患者左心室功能是 否正常的重要指标。此外,研究还表明,各组MACE发生率 同BNP水平呈正相关性,即BNP水平上升则发生心脏不良反 应风险增加,表明血清脑钠肽检测值过高的患者,医师在临 床治疗时应将其当做重点关注对象,时刻关注其身体指标变 化,通过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等方案降低其MACE发生风险, 以此提升治疗有效率与安全性,降低患者死亡率。这一研究 结论也得到衣志勇等[14] 结论也得到衣志勇等[14]研究者的支持 综上所 述,血清脑钠肽水平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的重要 指标,其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性,同左心射血分 数值呈负相关性,对ACS预后判定等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 该结论现仍处于初步研究阶段,还需进一步扩充样本以不断 完善,故医师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依旧应结合其他检查手 段提升诊断及预后判定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炎症标志物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J].中 国循环杂志,2012,27 (3): 163-164. [2] 孙同文,王乐信,张彦周,等.脑钠肽对急性冠状 动脉综合征临床病情及预后的判断[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 34 (7): 627-628. [3] 钟思干,彭娜,陈爱文,等.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相关性[J]. 广东医学,2011,32 (18): 2412-2413.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 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 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 38 (8): 675-690. 刘唐威,李浪.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 诊断与危险分层[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⑻8, 28(1): 6-9. 王英丽.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和药物治疗[J].山 东医药,2011,51 (23): 114. 李东君.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救治技术及新进 :[C1//2010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北 京:北京医学会,2010: 119-122. 王晓艳,杨侃,孙明,等.脑钠肽、和肽素和高敏C 反应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