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件:发热南京医科大学.ppt
负调节介质: 1. 精氨酸加压素 2. 黑素细胞刺激素 3.脂皮蛋白质-1 EP “调定点”上移 ? 化学介质! 1.PGs 2.cAMP 3.Na+/Ca2+? “调定点”上移的本质是热敏神经元被抑制(阈值升高,如从37 ?C 升至39 ?C ),而冷敏神经元被兴奋。 “调定点”上移后,调节体温的功能依然正常,只不过在高水平(比如在39?C)下进行调节。 三、调温反应 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交感神经 皮肤血管收缩 散热? 产热? 体温升高 骨骼肌紧张、寒战 运动神经 发热发病学基本环节示意图 直接 OVLT 下丘脑 EP Na+/Ca2+? cAMP PGE “调定点”上移 皮肤血管收缩 散热? 骨骼肌寒战 产热? 体温升高 致病微生物 内毒素 外毒素 抗原抗体 复合物 类固醇 致炎物 发热激活物 单核细胞 ① ② ③ 讲授内容 ? 概述 ? 发热的发病机制 ?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 发热的机能代谢变化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典型的发热过程分为3个阶段。 37?C 42 ?C 体温正常 体温上升期 体温 高峰期 体温下降期 调定点上移 调定点恢复 体温上升期 皮肤苍白、四肢冷厥 “鸡皮” 恶寒 寒战 高峰期 自觉酷热 皮肤干燥、发红 退热期 出汗、皮肤血管扩张 热代谢特点 产热散热 产热=散热,高水平调节 产热?散热 交感神经兴奋,皮肤血管收缩 交感神经兴奋,竖毛肌收缩 皮肤温度?,兴奋皮肤冷觉感受器 骨骼肌不自主、节律、周期性收缩 中心体温?上移的“调定点” “冷反应”冲动停止,血管扩张 “调定点”回复至正常,中 心体温“调定点”,散热反应。 讲授内容 ? 概述 ? 发热的发病机制 ?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 发热的机能代谢变化 1.心血管系统——心率?,血压↑(T上升期) 2.呼吸系统——呼吸加深加快 3.消化系统──消化液分泌减少、肠壁蠕动减慢 口腔:口干、舌苔厚,口腔炎、口臭 胃:嗳气、恶心、食欲不振 肠:便秘、消化不良 发热时机能的变化 4.中枢神经系统——头痛,高热惊厥 总趋势:分解代谢?,营养物质消耗? 蛋白质分解加强,负氮平衡 糖原分解加强,血糖升高/降低; 糖酵解增强 脂肪分解加强,酮血症 维生素代谢,消耗增多(口角炎) 水钠潴留,脱水 发热时代谢的变化 第六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一 生物学意义 短期一定程度发热加强机体抵抗力。 高热持续时间过久,对机体不利。 二 处理原则 1.原发病治疗。 2.对一般发热不急于解热; 3.有些情况应及时解热。 4.降温时防止骤降。 5.加强护理,合理安排饮食,保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 本章目的要求 1.掌握发热、EP的概念。 2.掌握发热激活物、EP的种类。 3.掌握发热的基本环节、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4.熟悉发热机体的变化,了解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患儿,女,2岁。因发热、咽痛3天,惊厥半小时入院。 3天前上午,患儿畏寒,诉“冷”,出现“鸡皮疙瘩”和寒战,皮肤苍白。当晚发热,烦躁,不能入睡,哭诉头痛、喉痛。次日,患儿思睡,偶有恶心、呕吐。入院前0.5h突起惊厥而急送入院。尿少、色深。 PE:T41.4?C,P116次/分,R24次/分,BP13.3/8kPa。 疲乏、嗜睡,重病容。面红。口唇干燥,咽部明显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颈软。心率116次/分,律整。双肺呼吸音粗糙。 实验室检查:WBC17.4?109/L(正常4~10 ?109/L),杆状2%,淋巴16%,酸性2%,分叶80%。CO2CP17.94mmol/L(正常23~31mmol/L)。 入院后立即物理降温,输液,纠酸及抗生素等治疗。1h后大量出汗,体温降至38.4 ?C。住院4天痊愈出院。 1.试分析上述患儿发热的激活物和体温升高的机制。 2.该患儿的体温变化表现出哪几个期?各期有何临床症状? 3.患儿的治疗措施是否正确?假如你当班,又如何处理?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南京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发热的典型表现 体温上升期 皮肤苍白、四肢冷厥 “鸡皮” 恶寒 寒战 高峰期 自觉酷热 皮肤干燥、发红 退热期 出汗、皮肤血管扩张 讲授内容 ? 概念、发热原因 ? 发热的发病机制 ?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 发热的机能代谢变化 概述 体温? 生理性 病理性 过热 发热 发热和过热的区别在哪? 发热的概念 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中枢“调定点”上移,从而引起体温的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