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四节太阳病变证.ppt
茯苓四逆汤证 【原文】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69) 分析 病 因:发汗、下之 误汗下后 病传少阴(心肾) 证:病仍不解----病证不见好转 烦躁-----阳虚心神不宁 应有恶寒肢厥下利脉微细 治:茯芩四逆汤 回阳益阴 宁心安神 【原文】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82) 真武汤证 太阳病(原发病) 因:发汗----汗不如法 证 汗出不解---汗后病邪未除 仍发热---表证未罢,变证已现 心下悸 头眩 身瞤動 振振欲擗地 阳虚水泛 凌心 清阳不升 侵犯四肢经脉 治:真武汤主之----温阳镇水 分析 阴阳两虚证 【原文】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29) 原有证 伤寒 服桂枝汤后变证 误汗:四肢厥、咽干、烦躁、吐逆---阴阳更伤 处理:先作甘草干姜汤-----先复其阳(阳亏) 然后随证施治 若厥愈足温,脚不伸---作芍药甘草汤(阴损) 若谵语---调胃承气汤---(热化) 若重发汗,复加温针---四逆汤(寒化) 阳虚---脉浮、自汗出、小便数、恶寒; 阴虚----心烦、脚挛急 治(补):芍药甘草附子汤 分析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原文】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68) 分析 病 因:汗不得法 证: 病不解---病证未好转 反恶寒---恶寒反加重 机理:虚故也---汗后阴阳两虚 治:芍药甘草附子汤----养阴扶阳 炙甘草汤证 【原文】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桂枝三两(去皮) 生地黄一斤(酒洗)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斤(去心) 麻仁半升 大枣三十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伤寒 脉证:脉结代 心动悸 治疗:炙甘草汤---补益气血阴阳 (又名复脉汤---复断续之脉) 气血阴阳俱虚,脉道不充运行无力,心失所养 分析 【原文】 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128) 分析 结胸 证:按之痛----水热互结于胸腹,其证属实 脉:寸脉浮----热邪盛于胸上,必浮而有力 关脉沉----痰浊结于心下,必沉而有力 结胸和脏结比较表 脏结 结胸 共同点 胸膈脘腹的疼痛 不同点 内脏阳虚,阴寒凝滞,正衰邪实,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 饮食尚可,下利,苔白滑 邪气和痰水相结于胸膈,属于实证,寸脉浮,关脉沉。 食欲不好,便秘,苔黄 【原文】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131) 分析 病发于阳 证候 结胸者----大结胸,邪结高位之证 项亦强---邪偏于上,影响经脉不舒 如柔痉状----轻度角弓反张,发热汗出 类似柔痉 呼吸不利(补)----邪结高位,肺气不利 治疗:下之则和 实邪去经脉和,项强可愈 宜大陷胸丸(峻药缓攻) 【原文】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恼,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134) 分析 太阳病 脉 浮----风邪在表 动-----正邪相搏,头痛身痛 数-----主热;未与实邪相结-----主虚 证 头痛发热、微盗汗出,反恶寒-----表未解 宜解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