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国学教育思想研究-教育史专业毕业论文.docx

梁启超国学教育思想研究-教育史专业毕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引言:问题的提出“学问天下公器,原不以国为界,但各国因其国情不同,有所特别研究贡献, 引言:问题的提出 “学问天下公器,原不以国为界,但各国因其国情不同,有所特别研究贡献, 以求一科学中支派内容之充实,此则凡文化的国民所宣有事也。”01926年梁启 超的这番话,很大程度上是希望终止在“国学”问题上的争论不休,调和“国学” 问题上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的对峙。但只要稍加留意便可发现,在进入世界经济 文化全球化的21世纪,凸现民族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呼声日益强烈。只要“地球 村”还是一个哈贝马斯所谓的“未完成的计划”,民族主义仍是这个世界的基础。o 因此,当代学者回顾中国20世纪的国学研究和国学教育,更应该对这种基于民 族主义立场的国学教育抱充分的“了解之同情”。 (一) “对一般人而言,国粹、国学、国故这几个名词在清季民初二三十年间大致 为许多人互换使用(清季时一度流行的‘国魂’意思也相近)。”o虽然在民国时 期在什么是国学的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国学教育和国学研究 的开展。20世纪初梁启超拟办《国学报》未果,但到了20世纪20至30年代, “国学教育和研究机构竞相设立”。回立体地看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应该注意 到,在五四后的高等教育“全盘西化”虽占主流,囝也还有力主“救学弊”的章 太炎、马一浮等坚持书院讲学的倔强身影;新文化运动高歌猛进的中心北京大学 的近邻清华园内,“国学研究院”的旗帜也曾高高飘扬,一流的国学大师会聚于 此,登坛论教,使国学教育出现了难得的“少年气象”;再联想到20世纪90年 代开始悄然升温两今已渐成气候的“国学热”和“汉学热”,可以肯定地说,20 世纪,并非“西学东渐”一枝独秀,21世纪的中国,国学教育恐怕也难以被高 。粱启超:‘(图书馆学季刊,发刊辞》,‘粱启超全集》第七册.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4885页. o张汝伦:《现代中国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9页. o罗志田:《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序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舨, 第5页。 o桑兵:‘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lO页. 。按:对于近代西化问题,陈平原教授有段精彩的评说:要说。西化”,最为彻底的,也最为成功的,当推 大学教育。学科设置、课程讲授、论文写作、学位评定等。一环扣一环。已使天下英雄不知不觉中转换了 门庭。对于所谓的西方学术霸权,你可以抗议,也可以挑战,可只要进入此。神圣”的学术殿堂,你就很 难完全摆脱其控制。详见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版杜1998 年版,第16一18页。 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挤到被遗忘的角落。 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挤到被遗忘的角落。 倘若从事中国近现代国学教育史的研究,梁启超无疑是最佳的切入点。教养、 学识、才情、勤奋、毅力等各种因素的耦合,促成了梁启超30岁就具备了对传 统文化“从头说起”的魄力和胆识,他在这一年开始写作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 迁之大势》,贯通今古、旁揽西学,把中国几千年的学术演变写的波澜壮阔、气 势恢宏。文章的开始部分更是大气磅礴,如重槌击鼓,催人奋进: 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为其洲中之最大国者谁乎?我中华也.人口居全 地球三分之一者谁乎?我中华也。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中 华也。我中华有四百兆人公用之语言文字,世界莫能及。 西人称世界文 明之祖国有五:日中华,日印度,日安患,日埃及,日墨西哥。然彼四地者, 其国亡,其文明与之俱亡.今试一游其墟,但有摩诃末遗裔铁骑蹂躏之迹, 与高加索强族金粉歌舞之场耳.而我中华者,屹然独立,继继绳绳,增长光 大,以迄今日.此后且将汇万流而荆之,合一炉而冶之.於戏!美哉我国! 於戏!伟大哉我国民!吾当草此论之始,吾不得不三蘸三沐,仰天百拜,谢 其生我于此至美之国,而为此伟大国民之一分子也. 故合世界史通观之,上世史时代之学术思想,我中华第一也.(泰 西虽有希腊梭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诸贤,然安能及我先秦诸子.)中世史时 代之学术思想,我中华第一也.(中世史时代,我国之学术思想,虽稍衰, 然欧洲更甚。欧洲所得者,惟基督教及罗马法耳,自余则暗无天日.欧洲以 外更不必论.)惟近世史时代,则相形之下,吾汗颜矣!虽然,近世史之前 途,未有艾也.又安见此伟大国民,不能恢复乃祖乃宗所处最高尚,最荣誉 之位置,而更执牛耳于全世界之学术思想界者?。 这篇文章发表时间是1902年,新世纪刚刚开始。 对近代中国人来说,19世纪中叶以来因战争的失败带来的民族全面危机已 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一时间“变动”、“交局”、“变端”、“创事”、“创局”等概 括性术语应运而生,体现着一颗颗恐慌不定的心灵。甚至不少人民族文化自信心 。粱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nzhongda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