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感染患者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及其耐药机制研究-临床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VIP

临床感染患者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及其耐药机制研究-临床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目的调查医院临床感染患者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了 解不同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分析其耐药机制和耐药菌株的传播途径及医院内 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指导临床有效控制耐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 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感染患者分离的 非重复阴沟肠杆菌114株,应用Vitek.2 compact系统及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 敏试验,采用改良三维试验、超广谱p.内酰胺酶确证试验、改良Hodge试验、 美罗培南改良三维试验、EDTA协同试验初筛p.内酰胺酶;降落PCR分别检测 四组B.内酰胺酶(AmpC酶、ESBLs、OXA类碳青霉烯酶、A、B类碳青霉烯酶) 和I类、II类整合子基因;单一PCR检测CTX.M基因上游插入序列ISEcpl和 aac(6’).Ib基因。对整合子基因阳性菌株同时进行整合子可变区的扩增,并测序 分析整合子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质粒接合试验检测耐药基因的传播性; 应用肠杆菌科重复一致序YIj(ERIC)方法对产酶菌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确定 耐药菌株间的亲缘关系。 结果1、药敏结果 114株阴沟肠杆菌对所测试的15种抗菌药物体外耐药现象 较严重。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最高(100%),其次为厄他培南和阿米卡 星(97.4%);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性以头孢西丁最高(100%),其次为头孢噻 肟(45.6%)。 2、表型检测结果 头孢西丁改良三维试验阳性检测AmpC酶阴沟肠杆菌株53 株(46.5%);双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阳性菌株17株(14.9%);改良Hodge试验 检测碳青霉烯酶阳性菌株6株(5.3%);美罗培南改良三维试验检测产酶菌株14 株(12.3%);美罗培南.EDTA协同试验未检出产酶菌株。 3、降落PCR试验检测结果①p一内酰胺酶基因检测结果 阴沟肠杆菌携带 AmpC酶基因47株(41.2%),并以MIR型(40/47)j9主,其次为DHA型(12/47), 未检测出来CIT型、FOX型、MOX型和ACC型AmpC酶;阴沟肠杆菌携带广 谱B一内酰胺酶基因34株(29.8%),其中阴沟肠杆菌ESBLs检出率为52.9%(1 8/34), 且以blacTx—M基因(16/18)为主,在该基因上游均检测到ISEcpl;此外,2株阴沟 肠杆菌携带blaoxA.1ESBLs基因,且该基因上游ISEcpl检测呈阴性;非ESBLs 基因以TEM型(27/34)N主,2株菌产SHV型(2/34)广谱p。内酰胺酶;未检出碳 青霉烯酶基因;②整合子检测结果26株(22.8%)阴沟肠杆菌I类整合子(intll)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检测阳性,其中23株扩增出整合子可变区,3株未检出可变区;共检出2种整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检测阳性,其中23株扩增出整合子可变区,3株未检出可变区;共检出2种整 合子可变区:700 bp 2株,1000 bp 21株,经测序比对证实携带4种耐药基因盒, 709 bp可变区携带耐药基因盒dfrAlS,1087bp 18株携带耐药基因盒aadB.aadA2, 1009bp 3株携带耐药基因盒aadAl;未检出II类整合子基因(intl2);⑧6株阴沟 肠杆菌携带aac(6’).Ib基因。 4、测序比对结果blaMIR、blaaHA、blacrx.M、blaoxA.1、blaTEM、blasHv、aac(6’)一Ib 分别为blaMlR-3、blaoHA小blacTx.M.3/14、blaoxa.1、blaTEM.1、blaswv_l 1和aac(6’)一Ib—cr 基因。 5、阴沟肠杆菌质粒接合试验15株(15/16)CTX.M基因阳性菌株接合试验成功。 6、ERIC将63株产酶阴沟肠杆菌分成11个基因型,其中:A型共26株,为主 要流行克隆株:B型9株,C型8株,D型8株,E型2株,F型2株,G型2 株(产OXA.1型ESBLs),H型2株,I型2株,J型1株,K型l株。 结论(1)本研究阴沟肠杆菌产酶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呈现耐药现象;(2)耐药表 型检测试验可作为菌株是否产酶的初筛试验,但仍需经PCR确证耐药基因的存 在与否;(3)AmpC酶、广谱D.内酰胺酶和I类整合子广泛分布于临床分离阴沟 肠杆菌中;(4)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降低或出现耐药可能与其产AmpC 酶、ESBLs相关;(5)ISEcpl与CTX.M基因有密切的联系并可能参与了CTX-M 基因表达的调控;(6)I类整合予主要介导对氨基糖苷类和甲氧苄啶类抗菌药物 耐药;(7)aac(6’).Ib。cr可同时介导对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98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