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复习资料jjf_jy0401最终.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2014年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辅导    经济法(第四章)         第 PAGE 6页 第四章 物权法律制度   考点一:物权基础概念   1.物权中的物:特定物,包括动产、不动产;另外也包括权利   2.物权的效力 排他 所有权的排他性:同一物上不能有2个所有权 他物权的排他性:同一物上不能有2个内容矛盾的他物权 对世效力:可对抗权利人外一切不特定人 不可侵害性:受侵害可行使物权请求权 优先 对外 1.同一物上同存物权和债权:一般物权优于债权 2.同一物上同存物权和债权:特殊债权优于物权 3.同一物具有物权效力债权和无物权效力债权:有物权效力债权优先 对内 1.性质标准:根据权利性质判定哪个物权优先(限制性物权优于其赖于设立的基础性权利) 2.时间标准:时间在前效力在先 追及 一般追及,特殊不追及(善意取得) 物权请求权 返还原物、排除妨碍、恢复原状、损害赔偿  3.物权的分类   按设立的目的划分:   用益物权:土地承包、建设用地、宅基地、地役权   担保物权:抵押、质押、留置权   4.物权公示原则   公示的方法:不动产登记和动产交付   考点二:物权变动   1.物权变动 法律行为 与当事人主观因素有关 非依法律行为 1.因法律文书或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 2.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 3.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 【提示】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不必以公示为前提。 原因性的事实 当事人之间的合同 (1)原因行为遵守债权生效条件,依据《合同法》的规定。物权是否发生变动,不是该行为的生效要件。 (2)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结果性的事实 物权变动的事实 (1)物权变动的结果依靠物权法的规则来解决,靠不动产登记和动产交付这种公示方式。 (2)合同生效,物权未变动,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2.不动产登记 不动产 登记生效主义 (1)房屋买卖; (2)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 (3)不动产的抵押。 登记对抗主义 (1)土地承包经营权; (2)地役权。 动产 交付生效主义 (1)普通动产所有权变更; (2)动产质押; (3)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权利质押) 登记对抗主义 (1)特殊动产(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所有权变更; (交付即生效,不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2)动产抵押。 权利推定效力 只能依据登记作出谁是权利人的推定。 善意保护效力 指登记记载的权利人在法律上推定其为真正的权利人,即便以后事实证明登记记载的物权不存在或存有瑕疵,对于信赖该物权存在并已从事了物权交易的人,法律仍然承认其具有与真实的物权相同的法律效果。   (1)不动产权属证书与不动产登记簿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   (2)登记管辖: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   (3)收费:不动产登记费按件收取,不得按照不动产的面积、体积或者价款的比例收取。   3.动产交付 普通动产 所有权 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交付生效) 抵押权 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登记对抗) 质权 质权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交付生效) 特殊动产 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登记对抗) 简易交付 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权利人已经依法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法律行为生效时发生效力。(先承租、借用,后出售) 指示交付 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第三人依法占有该动产的,负有交付义务的人可以通过转让请求第三人返还原物的权利代替交付。(通知到达第三人时生效) 占有改定 动产物权转让时,双方又约定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该约定生效时发生效力。 (先出售,后承租、借用)   考点三:所有权   1.所有权的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2.孳息的归属   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   3.所有权的取得 原始取得 先占 财产须为无主物,且须为动产。 劳动生产、收益 劳动产品及孳息。 征收 为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将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所有权转归征收人。(所有权转移) 没收 采取强制手段,剥夺违法犯罪分子的财产归国家所有。 原始取得 善意取得 无处分权人将动产或不动产转让给受让人,如果受让人取得

文档评论(0)

hhx06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