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文坛深探——论“三曹”与“七子”的为人和为文.pdf

建安文坛深探——论“三曹”与“七子”的为人和为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2建安七子的为文…………………………………………28 2.2.1孔融:恃才使气的骈文大师…………………………29 2.2.3王粲:文思泉涌的“七子冠冕弦……………………36 2.2.4徐干:大隐于市的彬彬君子…………………………40 2.2.5阮璃:朴实无华的“唯质论刀者……………………43 2.2.6应场:“和而不壮刀的名门才子……………………46 2.2.7刘桢:赢弱坚贞的琐碎小吏…………………………49 第3章、“三曹刀与“七子力的关系………………………53 3.1“三曹刀与“七子刀的关系…………………………53 3.1.1“三曹与“七子刀之间的和谐…………………53 3.1.2“三曹刀与“七子刀之间的龃龉…………………56 结语··································································58 参考支:献……………………………………………………59 致谢··································································60 魏晋南北朝处于我国文学史的中古期,这一时代的文学由于受到社会动荡不安、政 局混乱失衡等负面因素的影响而显示出“乱世文学的特征。魏晋南北朝文学承继了前 代文学的人文内涵深刻、哲思厚重、实用性强等优点并在此基础上于情感表达途径、人 文关怀方式和文本呈现技巧等方面产生了新的流变,这些新变的出现和演化不但推动了 本文学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还为未来的文学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可谓起到了 承上启下的作用。 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对于文学的新变有以下论述: “歌谣文理,与世推 移”;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将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状况相联系,这是一种 非常深刻且具有辨证眼光的认识。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变’’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文学家们 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得到彰显,无论是情感的表达越来越真实和多样化,还是美感的重要 性越来越被重视,这一切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文学正在向着本源的、纯粹的方向发展。 魏晋南北朝文学肇始于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一个文学时代的开端起始于名义上的 前朝①,这种情况在中国文学史上甚是罕见。建安时期是文学由政史化向文人化转变的 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残酷的社会现实以及严峻的生存环境给文人士子带来了肉体和 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一方面他们过着提心吊胆、朝不保夕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又从满 地狼藉、尘埃尚未落定的局面中看到了建功立业的机会。这种微妙现状触发了他们的冒 险精神和投机心理,更是大大激发了他们创作的灵感和热情,这一点表现在文学作品上 就是他们的文字中开始出现更广泛的人文关怀对象、更饱满的人文思想内涵、更深切的 本体代入感受和更丰富的写作表达手段。正如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 关系》中所讲,这是一个“文学的自觉时代”,而这个时代的文学是“为艺术而艺术 的。 说到建安文学,有两个名词不得不提:建安风骨和曹操。那么,这二者之间有什么 必然联系呢? ①曹操被追封为魏武帝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曹丕代汉建魏之后,作为文坛的领袖人物,曹操活跃于建安时期,因此 学术界认定这一时期为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开端。 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中有这样一段话: “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沈吟铺 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 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这段话可以总结为六个字:风为气,骨为体。由此可 知, “风骨是一种没有全面、准确的定义和严格、明确的标准、但却得到了约定俗成 式认可的某种文学创作规则。在不同时代,它随着不同的主流审美旨趣而微调或嬗变, 从而展现出不尽相同的面目。所谓“建安风骨”,就是受建安时代社会现状、价值取向 以及审美追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和沉淀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以慷 慨、旷达为主要基调的美学范畴,它代表了这一时代的主流文化风气。而“建安风骨” 能最终形成为一整套成熟、大气的审美体验,曹操功不可没。 曹操旷达有容、抱负远大。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既有 济世安民的胸怀和卓越的政治远见,又有慷慨吟咏的雅性和扎实的文学功底,是中国历 史上唯一堪称文武双全的帝王①。在建安时期,既具备文学素养又充满创作热情的曹操 是当仁不让的文坛领袖。他凭借自己尊贵的政治地位对天下文士“设天网以该之,顿八 纥以掩之”②,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曹丕和曹植兄弟俩开创了文人雅集风尚的先河;他 还积极地进行文学创作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