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摘 要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指土壤中移动快、稳定性差、易氧化、矿化,并对植物和土壤微 生物活性较高的那部分碳,常可用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碳等来进行表征。 土壤活性碳宣接参与了土壤生物化学转化过程,虽然只占土壤全碳的较小部分,但它们 可以在土壤全碳变化之前反映土壤微小的变化。不同森林类型,由于其凋落物数量、类 组及分解行为不同,因而形成的土壤碳库大小与特征将存在较大差别,林地不同利用特 别是强度利用后,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将会发生较大变化。因而研究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 活性有机碳的含量、空间变异及动态变化,研究林地人为利用过程中土壤活性有机碳的 消长,对评价森林土壤质量,保持林地土壤化学、生物化学肥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 用野外调研和定位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了亚热带具代表性的常绿闭叶林、马尾 松林、杉木林和毛竹林四种森杯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空间变异、年动态变化规 律及其与土壤其他肥力指标的关系。探讨了雷竹林长期实施高效覆盖栽培措施和生产上 常用施肥方式对林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揭示了毛竹林长期集约经营后土壤活性有 机碳的演变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I、对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和毛竹林野外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四类森林植 被下土壤TOC含量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极显著高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水溶性有机碳含 量毛竹林常绿阔叶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方差分析显示,毛竹林土壤WSOC显著高于 杉木林,极显著高于马尾松林,阔叶林和杉木林WSOC也显著高于马尾松林。WSOC 占TOC比率以杉木林最高,马尾松林最低。马尾松林、杉木林和毛竹林土壤WSOC与 TOC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析为0.5106+(100℃提取)、0.4739+ (25℃提取)和0.4752+(25C提取)。四种林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从数值上虽呈现 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毛竹林,杉木林的排序,但方差分析发现,它们间无显著性差异。 四类林分土壤MBC占TOC比率以毛竹林最低,显著低于其它兰神林分。常绿阔叶林、 马尾松林和杉木林土壤MBC与TOE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444“、 0.6484“和0.5521“,毛竹林土壤MBC与TOC的相关性不显著。四类林分土壤的易 氧化态碳毛竹林明显高于其它三种林分(p0.05),。土壤EOC I占TOC比率毛竹林 (52.4%)和杉木林(50.5%)显著高于闻叶林土壤(48.9%)和马尾松林(45.74%)。 四种林分土壤易氧化态碳与总有机碳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V
2、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土壤活性碳的年动态研究表明:阔叶林土壤易氧
2、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土壤活性碳的年动态研究表明:阔叶林土壤易氧 化态碳(EOCl)含量对温度的反映较明显,从1月至7月份逐渐增加,7-9月份基本 不变,以后则回落,马尾松林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的变化较平稳,杉木林土壤从1月至5 月份上升较明显,7月份开始又缓慢下降。EOCI占TOC的比例3种林分土壤均表现为 3.7月份较高。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3种林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 现为冷季高而暖季低,马尾松林土壤变化相对较大,杉木林、i神十林变化幅度较小,3 种林分下土壤WSOC的季节变幅大于EOC l。3种林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季节变化 总体上3—7月份较高,而1月份和11月份最低,阔叶林、马尾橙林和杉木林下达到峰 值的时间分别在7月份、3月份。3种林分下土壤EOCl与WSOC之间均呈负相关, 但只有阔叶林土壤负相关性达显著水平(·0.8663。),土壤EOCl与MBC之间均有较 好的正相关,但只有在杉木林下达到显著水平(0.8848+)。
3、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三类森林土壤空间变异研究表明: 常绿阔叶 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三类森林土壤从表层(0—20厘米)到底层(60—80厘米)水溶性 有机碳含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20—40厘米至40—60厘米土层,下降量不大,甚至 还有增加(马尾松林)。三种林分土壤从表层到底层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均 明显上升,常绿阔叶林共升商了69.89%,马尾松林升高了7I.95%,杉木林升高 60.95%。从0—20厘米至60—80厘米,整个剖面上各层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 碳比率均是杉木林最高,阔叶林次之,马尾松林最低。三类森林植被根区土壤水溶性有 机碳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非根送土壤。从三类林分比较来看,常绿阔叶林根区土壤水溶性 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马尾松林和杉木林根区。三种林分中常绿阔叶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 根际效应(R/S)最大(2.66)、杉木林次之(2.33),马尾松林最小(2.20)。
4、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连续浸提所得的水溶性有机质(WSOM)的结构特征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陇东地区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子研究-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论文.docx
- 乱子草属(Muhlenbergia)系统学位置的研究-植物学专业论文.docx
- 坤孕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论文.docx
- 临川文化旅游开发分析-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docx
- 临川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docx
- 论星空传媒集团在中国的本土化策略-传播学专业论文.docx
-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及低压离子色谱法测定金属元素的方法研究-皮革化学与工程专业论文.docx
- 联合运输协调发展及铁路发展战略研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docx
- 跨国公司转让定价反避税研究-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论文.docx
- 框支分区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及空间精细分析和简化分析方法研究-结构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刘家峡水电厂企业文化重塑研究-工商管理专业论文.docx
- 矿物油污染土壤的菌根生物修复研究-生态学专业论文.docx
- 梨腐烂病菌GFP标记及其在梨组织中侵染的显微观察-植物病理学专业论文.docx
- 上海长江大桥索梁锚固区静力模型试验研究-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审计网络组网模式及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docx
- 梁镜如先生的声乐教育思想初探-音乐学专业论文.docx
- 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市场风险研究-金融学专业论文.docx
- 论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docx
- 炼油汽提净化水循环回用治理工艺研究-化学工程专业论文.docx
- 理想格问题的局部-整体算法研究-应用数学专业论文.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