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行走的艺术”乌铜走银制作工艺研究
保山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云南保山678000
乌铜走银作为云南特有的民间工艺,其胎体以金、银、
铜等合金成器;在制作技艺上以“走银”最为关键;在工序上主要有炼制乌铜、 图案造型设计、錾刻、走银、抛光、捂黑等流程;文章在研究基础上提山五点保 护策略。
关键词 乌铜走银制作工艺保护方略
文章为保山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云南地方高校民族民间 美术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4B005JGY
据史料记载,乌铜走银大约出现在清雍正年间,距今已有近300年 的历史。据民间艺人口述,它源于一次偶然事故,据说:清朝雍正年间,岳家湾 村的银匠岳富炼铜时,不慎将金戒指掉在锅中,戒指瞬间就熔化了。他生气地将 锅旁周围的其它金属制品一并扔下锅。令其惊讶的是锅中出现一种颜色黑亮的金 属,并在其表面呈现一些若隐若现的金黄和银白色的线条。后来他便试着研宄这 种合金铜制作工艺品.后逐渐形成了如今云南独有的“乌铜走银”。
一、乌铜走银的制作原料
作为云南代表性的民间工艺,乌铜走银堪舆景泰蓝相媲美,被称为“天 下铜艺双绝”。掐丝景泰蓝以嵌入的方式将金银线条嵌入胎体,而乌铜走银则是 以熔入的方式渗入胎体,金银与铜胎完全合二为一。乌铜走银主要以乌铜为胎体, 以银屑(也可金屑)嵌入錾刻好的花纹上,通过高温加热使银屑或金屑成液体状, 达到“走”银的效果,然后打磨平整,再通过人体汗液氧化,使乌铜胎体呈黑色, 银线为白色,黑白分明,独具特色。
乌铜是金和铜的合成器,民国《石屏县志》卷十六说乌铜是“以金及铜 化合成器,淡红色,岳家湾产者最佳。”据历史记载,云南自古盛产各种有色金
属,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至汉以来,云南的铜产量一直跃居全国前茅,尤 其明清吋期,云南的铜产量己迈入全国之首。学者张增祺考证,清代中叶雍正、 乾隆年间,云南的矿冶业已达全盛时期,铜、锡等有色金属产量均有大幅增长, 尤其铜产量增速更快,每年保持着1000万斤-1200万斤之间,最高年产量达1400 万斤。[1]P187足见云南铜矿业的发达程度,这为乌铜走银工艺的出现奠定了坚 实的物质基础。而乌铜走银的另外两类材料金和银,云南M样盛产。我国的金矿 主要以脉金矿和沙金矿为主。云南主要产沙金,早在战国时期,历史文献中便记 载了云南的淘金产业。《韩非子.内储篇》载:“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人多 窃采金。”这里的丽水即今之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云南大盈江。到了秦汉吋期,云 南的淘金业扩大,澜沧江和金沙江均出现淘金场。据《后汉书.西南夷传》云, 滇池地区有:“盐池田渔之饶,金银畜产之富”。这一记载可以从晋宁石寨山出土 的大量金饰器物中得到印证。云南的银矿与金矿、铜矿一样十分发达,云南作为 我国重要的产银地,在明清吋期云南产银盛况空前,有集全国所产之银,尚“不 敌云南之半”的记载。
云南金、银、铜矿业的发达,为乌铜走银这一民间文化瑰宝的产生奠定 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乌铜走银工艺在云南的生根发芽是历史的 必然。当然尽管金、银、铜矿业在云南产量大,但对于一般的老百姓来说仍然是 不可高攀的奢侈品,所以乌铜走银这一民间工艺主要是供富人和贵族把玩的物件, 这也造成了乌铜走银工艺没能在普通百姓间流传的主要原因。
二、乌铜走银的制作工具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乌铜走银的制作工艺中,工具材 料与雕刻技艺同样重要。除了优良的制作原料,制作工具是完成整个工艺流程的 保障。乌铜走银的制作工具与其制作技艺相比要简单的多,由于苏制作的手工性, 乌铜走银的制作工具显得比较传统,主要由以下工具组成:人小不一的錾子数把, 大小不一的铁锤,钳子,画笔,风箱,熔炉,汕灯和吹管(现已被喷枪替代)。
三、乌铜走银的制作技艺
民间技艺在民间往往被冠以“绝活”二字,一方面除了因为民间技艺工
艺的繁复,技术水平的高超,另一方面是因为民间技艺流传在民间家庭作坊之间, 每一项“绝活”背后一般都隐藏着技艺的“绝密”,这种“绝密”通常都只流传 在家族成员之间,或者师徒之间,不随意外传。民间技艺除了其本身的艺术价值 而外,保持这种“绝密”的神秘性也是促使它能在民间获得尊重的重要因素。
乌铜走银的制作技艺繁复,由于技艺的复杂和其祖训的规定,使得乌铜 走银只在云南流传,冇“不出云南”的训制。乌铜走银的制作在许多加工环节上 都需要功夫,苏中最关键的环节在于“走银”这道工序上,因为这道技术需要艺 人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热处理技术,由于铜的熔点与银的熔点很接近,铜的熔 点为1084C,而银的熔点为960°C,与铜只冇13(TC的差异,因此如果火候掌握 不好就极容易使得铜与银一起熔化,技术的关键在于如何保证在铜不熔化的条件 下,使银能够顺利地“走”入錾刻好的花纹之中。此项工序完成之后,还需要打 磨抛光,最后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唐窑”的御器生产、解运及次色瓷管理.doc
- “体验·探究·感悟”教学模式初探.doc
- “体验式”生命教育在高职德育课程中的实践探析.doc
- “体育教学计划”体育工作计划.doc
- “体育普招高考训练计划安排”体育工作计划.doc
- “天使颂”晚会主持词与“天网工程”建设和管护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合集.doc
- “同课同构”给教学注入“工匠精神”以“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为例.doc
- “同学会”活动倡议书与“后勤集团杯”宿舍文化节活动方案合集.doc
- “土茯苓散”的临床应用.doc
- “团结、拼搏、奋进”主题班会活动方案.doc
- “核心价值观”视角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微课设计.doc
- “狠抓落实年”活动工作总结.doc
- “红船文化”嘉兴校本课程的可开发性资源.doc
- “红领巾心向党”主题活动方案范文与“纪律教育学习月”总结合集.doc
- “红领巾心向党”主题活动方案范文与“纪念一二·九爱国运动”主题团日活动策划合集.doc
- “红领巾与文明同行”假日小队社会实践活动队长总结与“纪律教育学习月”总结合集.doc
- “红领巾与文明同行”假日小队社会实践活动队长总结与“纪念一二·九爱国运动”主题团.doc
- “红色经典,坚定理想信念”读书活动总结与“红色足迹寻访志愿服务”心得体会合集.doc
- “红色经典”音乐再度流行的原因探析.doc
- “红外教学触摸一体机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