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和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专业论文.docxVIP

山东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和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和流行病学研究 山东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 和流行病学研究 博士研究生 杨占清 指导教师 俞守义教授 辅导教师 陈清教授、聂军教授 摘 要 近20年来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有了飞跃的发 展。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 又名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是由汉坦病 毒(Hantavirus,HV)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可通过多种途径传 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少尿及多尿 等肾功损伤为特征,是十余种病毒性出血热(Viral hemorrhagic fever VHF)中在世界上分布较广,发病数较多,危害性较大的一种。本病于 1931~1932年在黑龙江沿岸的中苏交界地区被发现。1935年起驻扎在 我国东北北部的侵华日军中发生暴发流行,病死率高达3096,曾按发病 地区相继称为“二道岗热”、“孙吴热”、“黑河热”和“虎林热”等, 1942年确定为一种独立的疾病, 20世纪40年代后,在北欧斯堪的纳 维亚半岛、朝鲜半岛、巴尔干半岛相继发生此病。我国建国初期病例很 少,直到1955年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的图里河和陕西宝鸡秦岭北坡修 筑宝成铁路的工人中暴发流行后,才开始认识到它的危害,相继在东北、 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北广大农村陆续证实有此病流行,以黑线姬鼠 (ApodemuS agrariUS)为主要传染源。并于1956年将此病定为报告疾病。 目前,世界上四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32个国家有疫情报 告,病例主要分布在亚洲,占92.68%。在我国汉坦型(HTN)和汉城 型(SEO)HFRS每年流行,除青海、新疆未发现病例外,其余各省(区、 市)均曾有过HFRS病例报告,病例占世界病例数的90%以上。是仅次 中文摘要于病毒性肝炎的重要传染病。自1978年韩国病毒学家李镐旺等分离 中文摘要 于病毒性肝炎的重要传染病。自1978年韩国病毒学家李镐旺等分离 HFRS病毒(HFRSV)成功,我国宋干等和严玉辰等相继于1981年从黑线 姬鼠中也分离到HFRSV以后,本病病原学和血清学技术获得发展,HFRS 流行病学研究跨入了一个新纪元。经1984~1986年全国29个省(市、 区)以县为单位的地理流行病学研究,及1984年起全国42个监测点连 续性的疫情(人群和小兽类中)监测,掌握了全国疫情动态分布,以及可 能宿主动物的范围与主要宿主动物,首次证实本病病毒存在螨媒传播及 存在于患病孕妇与受染宿主孕鼠中的垂直传播。在预防方面,成功研制 出3种HFRS灭活疫苗,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本病提供了重要手段。但在 我国HFRS仍持高不下,局部地区还有上升趋势。 山东地区近年发病居全国之首。自1962年首次发现HFRS病例以来, 20世纪80~90年代病例急骤上升,尽管局部地区的疫苗应用,发病率 有所下降,仍为全国重疫区之一。 HFRS仍有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疫源地分型。不同类型的疫源地在流行特征、宿主种类、临床表 现及病死率、控制与预防措施均有所不同,因此,准确分型具有较重要 意义。早期分型方法主要根据流行季节和宿主种类进行区分,但不够准 确,随着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学研究深入,发现春季病例并非都是 SEO病毒感染,冬季病例也不是完全由汉坦型(HTN)病毒所致,又发现 褐家鼠不仅带SEO病毒,亦可带HTN病毒,两者互有交叉。这样就需要 采用病原学及血清学方法作疫源地分型,并了解疫区流行HFRSV的型别 及其抗原性关系,为疫苗预防打下基础。 2.新的血清型HFRSV。查清新的血清型HFRSV以及新的HFRSV感染 临床型的存在。从不同种类带毒的动物分离病毒,进行血清学/基因分 型检测,并结合l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进行研究,因此,分型研究应加速和 加强。 3.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查清与人群关系密切的家畜、家禽感染和带 毒情况,所带HFRSV的型别、毒力及其排泄物排毒情况,籍以确定其在 疾病传中的流行病学意义。 Ⅱ 博士学位论文4.传播途径的问题。应加强现场多途径的综合性调查研究,以查明 博士学位论文 4.传播途径的问题。应加强现场多途径的综合性调查研究,以查明 HFRS在鼠间尤其是鼠人间的传播途径及其不同情况下的主要和次要传 播途径和影响因素。 5.建立及推广适合在基层单位使用的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的早 期分型诊断及其监测的方法。例如斑点ELISA、HI、RPHI及RT—PCR等 的改进及推广应用。总之,本病实属于那种控制手段不多或控制效果欠 佳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病原体的多型性、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宿主动 物的广泛性、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及病原血清间缺乏交叉免疫等不利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