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五步成文作文——学写游记.pptx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增锐作文课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五步成文作文课堂 ——学写游记游记游记是描写游览中所见所闻,并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文章。 第一步:审题 习作提示 我们应该都有过出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仅欣赏自然风光,了解风俗民情,同时也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字。 从这个习作提示当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习作提示 我们应该都有过出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仅欣赏自然风光,了解风俗民情,同时也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字。图解习作提示:一条线索习俗一种感情一片美景游记(三个“一”)第二步:拟题你发现了什么?1、《游碣石山杂记》2、《陶然亭》3、《西湖的六月十八夜》4、《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5、《雁荡山的秋月》6、《雁荡行》第三步 选材与结构“三把斧法则”选材1、“舍” 选择最优特色的景物重点写,其余的舍掉。2、“真” 那就是将自己游览过程中的“发现”写出来。3、 “趣” 有趣味。景点:拙政园顺序: 移步换景游览顺序特点: 美丽、凉快 感受: 流连忘返 景点: 。顺序: 。特点: 。感受: 。游记作文选材诀窍 特点+感受结构第一部分:介绍写哪一处景点;第二部分:具体写景点特点;第三部分:具体写感受;第四部分:表达情感。游记作文结构诀窍景点+特点+感受+情感第四步 过程与技法一条线索习俗一片美景一种感情游记(三个“一”)绝招一一条线索过程 指游记需要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这个线索就是游览的顺序。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 ( 顺序——移步换景的方法)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 (空间顺序——移步换景的方法)?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 ( 顺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 (时间顺序)过程绝招二一片美景运用多种方法描绘出一片美景。 要想抓住景物特点,可以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等这些方面进行描写。根据所写景物的特征,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而且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注释:(清冽:清凉) (运用不同的 来写景)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注释:(清冽:清凉) (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来写景)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 (运用多种 手法来写景)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写景) 接下来是大龙湫,号称是移步换景呢!首先看到的是剪刀峰,形状就像一把大剪刀,从山脚下抬头一望,山顶真高啊!紧接着,是鸡峰,它看起来好像是两只母鸡在吵架,一只老鼠趁它们不注意,把蛋偷走了。再往下走,是熊峰,好像一只熊正在吃蜂蜜呢!我们继续往前走,咦,怎么下雨了?哦 ,原来是大龙湫瀑布飞溅过来的水珠!好壮观啊!导游说,这瀑布有200多米高呢!此时,我脑海里想起了李白的一句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引用 把景装饰得更美) 接下来是大龙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