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二节细菌性痢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二节细菌性痢疾.ppt

诊 断 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夏秋季节,有不洁饮食史或接触史。 临床表现发热伴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中毒型菌痢病情进展迅猛,高热、惊厥,于数小时内发生循环和/或呼吸衰竭;慢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而病情未愈。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急性菌痢白细胞数增加,中性粒细胞亦增加,中毒型菌痢可达(15~30)×109/L以上,慢性菌痢可有贫血。 --便常规:粘液脓血便,可见脓细胞或白细胞、少量红细胞和巨噬细胞。 --便培养:检出志贺菌即可确诊。 --乙状结肠镜检查:可直接发现肠腔病变,一般仅适用于慢性菌痢病人。 鉴别诊断 急性菌痢 急性阿米巴痢疾:见表格。 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有流行病学特点。 其它病原菌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 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及肠套叠等。 鉴别要点 急性菌痢 急性阿米巴痢疾 病原及 流行病学 痢疾杆菌,流行性 阿米巴原虫,散发性 全身症状 有发热及毒血症状 不发热,少有毒血症状 胃肠道症状 有腹痛,里急后重感,腹泻每日十数次至数十次,为左下腹压痛 腹痛轻,无里急后重,腹泻每日数次,为右下腹压痛 粪便检查 量少,粘液脓血便,镜检有白细胞及红细胞,可见吞噬细胞,便培养有痢疾杆菌 量多,果酱样便,有腥臭,镜检白细胞少,红细胞多,有夏-雷晶体,可见阿米巴滋养体。 乙状结肠镜检查 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及浅表溃疡 肠粘膜多正常,散在溃疡,边缘深切,周围有红晕 急性菌痢与急性阿米巴痢疾鉴别点 中毒型菌痢 休克型:与败血症及暴发型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等感染性休克鉴别 脑型:与流行性乙型脑炎鉴别 慢性菌痢 结肠癌及直肠癌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血吸虫病 治 疗 (一)急性细菌性痢疾 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 病原治疗:根据菌株药物敏感情况选择用药 氟喹诺酮类 复方磺胺甲噁唑(SMZco) 其它 (二)中毒型菌痢:本病凶险,应采取综合抢救措施 一般治疗:同急性菌痢 病原治疗: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静脉给予 对症治疗:控制高热与惊厥 循环衰竭的治疗: --积极抗休克治疗:扩容,纠酸,血管活性药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防治脑水肿与呼吸衰竭: 脱水、改善脑血管痉挛、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防治呼吸衰竭 (三)慢性菌痢 对症和支持疗法 - 病原治疗:根据细菌药敏试验,选择联合应用2种不同类型抗菌药物,须1~3个疗程。 - 局部灌肠疗法:应用药物保留灌肠疗法,10~14d为一疗程。如效果好,可重复应用。 预 防 应采用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 管理传染源:彻底治疗和隔离病人及带菌者 切断传染源:做好“三管一灭” 保护易感人群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细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为特征。 基本病理损害为结肠粘膜的渗出性炎症。 本病发病率高,多见于夏秋季。 病原学 痢疾杆菌为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杆菌,无鞭毛、荚膜。 依据抗原结构和生化特点,分为A(痢疾志贺菌)、B(福氏志贺菌)、C(鲍氏志贺菌)、D(宋内志贺菌)4群,以及47个血清型。 我国目前以B群为主,D群有不断上升趋势,近年局部地区A群有流行。 痢疾杆菌对外界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各型志贺菌死亡裂解均释放内毒素,是引起全身毒血症的主要毒素。 A群还可产生外毒素,具有神经毒素、细胞毒素与肠毒素的作用。 流 行 病 学 ? 传染源 — 痢疾患者 — 带菌者 ? 传播途径 — 消化道传播 — 亦可通过苍蝇或蟑螂污染食物传播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无巩固免疫力,加之不同菌群以及不同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故易造成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 发病机制与 病理变化 (一)发病机制 痢疾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的决定因素 ?细菌数量 ?致病力 ?人体抵抗力 大部分被胃酸杀死 少量细菌进入肠道 正常菌群+肠粘膜分泌型IgA拮抗 免疫力低下,细菌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繁殖 粘膜炎症反应+ 小血管循环障碍 痢疾杆菌进入消化道 肠粘膜炎症、坏死和溃疡 腹痛、腹泻和脓血便 细菌被吞噬,很少侵入粘膜下层,亦不侵入血流,极少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 营养状况极差,尤其老年人或儿童 偶发生败血症 志贺菌释放外毒素 病初的水样腹泻和神经系统症状 急性典型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机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