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至阳穴埋元利针法治疗带状疱疹疼痛技术.ppt
药物疗法 ※ 抗病毒药物:针对病因治疗选用,如利巴韦林、Ara-A、干扰素、AMP和口服中、西药物能不同程度抑制病毒,促进病人的康复,及时、有效、足量用药有时能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 增强免疫力药物:强的松、聚肌胞、核苷酸等。 ※ 促进神经修复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甲钴胺等。 物理疗法 ※ 目前使用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紫外线、超短波、直线偏振光、远红外线、激光等。 椎旁和神经根阻滞疗法 ※ 通过在脊柱旁椎孔部位的神经根周围注入治疗药物或者使用相应的神经节段阻滞也能用于急性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效果也同样满意,但要部位准确,临床技术操作要求也较高,务必小心,严防并发症。 硬膜外腔注药疗法 ※ 硬膜外腔是介于黄韧带和硬脊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充满了结缔组织、血管、神经根和脂肪。注入药物后可直接作用于急性带状疱疹病人受累的组织和神经,临床可取得及时、满意的止痛效果,并能缩短病程,促进急性带状疱疹的康复。 针灸拔罐疗法 ※ 采用针灸拔罐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拔出体内的毒邪,驱除体内恶血,从而达到止痛治病的目的。 综合治疗 ※ 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即口服中西药物、局部注射药物、神经根药物阻滞、物理治疗、外用止痛搽剂等。尤其对于带状疱疹的急性期,一般3~5次即可治愈,一般不会遗留后遗神经痛。 谢谢!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至阳穴埋圆利针法治疗带状疱疹疼痛技术 带状疱疹 ※ 带状疱疹,中医称“蛇串疮”,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皮疹和神经痛为特征,其中疼痛最为痛苦,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 有资料表明,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在1.4‰~4.8‰之间,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其中绝大多数患者伴有剧烈的神经痛,而其中10%的患者可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尤其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高达50%~75%。 带状疱疹诊断标准 ※ 发疹前数日往往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局部淋巴结肿大,患处感觉过敏或神经痛,但亦可无前驱症状。皮损表现为局部皮肤潮红,继而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疹,迅速变为水疱,疱液澄清,疱壁紧张发亮,周围有红晕。 ※ 皮损沿一侧皮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各簇水疱群之间皮肤正常。皮损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 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出现。儿童患者往往较轻或无痛,老年患者则疼痛剧烈,且常于损害消退后遗留长时间的神经痛。 ※ 发病迅速,病情急剧,全程约2周。愈后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若无继发感染一般不留疤痕。 ※ 根据簇集性水疱,带状排列,单侧分布,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等临床表现,易于诊断。 至阳穴埋圆利针法定义 至阳穴埋圆利针法属于中医外治的针法,是在至阳穴埋圆利针并通过拍打该穴位的一种方法。 适应症 适应症: 1)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并伴有疼痛者。 2)证候分类属肝经郁热证或以肝经郁热证为主。 3)疼痛为中度痛、持续1小时以上。 禁忌症 禁忌症: 1)至阳穴处有皮损者。 2)如果病人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以及严重的精神病患者不宜埋针。 3)妊娠期患者。 4)糖尿病的患者。 5)对橡皮膏产生严重的皮肤过敏的患者不宜埋针。 治疗原理 ※ 传统医学认为带状疱疹疼痛的发生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经络阻塞,气血运行失常,不通则痛。 ※ 现代医学认为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而再度活动,在神经节内大量生长繁殖所致。 ※ 至阳穴位于督脉上,且为督脉的要穴,督脉经总督诸阳,至阳穴靠近于心,心主血脉,又为督脉阳气隆盛之处,当在至阳穴埋针并按时拍打该穴位产生一种持续性的刺激后,可激发和振奋心阳,心阳盛,心气足,从而宣通血脉,疼痛消除。 临床技术操作 ※ 器械准备:处置车、治疗盘、无菌针盒、元利针(为银柄针灸针,针身长50mm,针柄长35mm,直径0.8mm、针尖圆滑)、换药碗、75%的酒精棉球、0.5%的碘伏、消毒干棉球、镊子、橡皮膏。 ※ 体位:令患者端坐,双手放于腹前。 ※ 取穴:充分暴露患者肩背部,以拇指按压法选取至阳穴。该穴位于后正中线,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 ※ 消毒:用75%的酒精棉球进行施术部位和医者双手的常规消毒。 ※ 进针:选取针具后,用提捏进针法,以左手拇、食二指将至阳穴处皮肤捏起,针身与皮肤呈现15度角向下平刺刺入皮下1cm,而后于脊柱平行向下送针直至针根处,针柄留于皮外。 ※ 固定:用少许消毒棉球将针柄包住,以防摩擦皮肤,再用橡皮膏顺着针身进入的方向将针柄粘贴固定以防滑出。 ※ 留针时间:一般3~5天,最多可7天。留针期间在病人非睡眠的状态下,每隔2~3小时用手掌以病人能耐受的适当力量拍击埋针处10~20余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