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5讲-苓桂剂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第5讲-苓桂剂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ppt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141口渴,服文蛤散不差者,用五苓散治疗。“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sun)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141上) 15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 244“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244) 38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1.方剂结构解析: 猪苓、茯苓、白术、泽泻—利尿去水。 桂枝——————————通阳化气。 2.关于蓄水证: 太 阳 表 邪 随 经 入 里 膀 胱 气化不利 浊中之浊 不能排除 浊中之清不能 回体液大循环 小便不利 少腹满(胀、里急) 口渴 指太阳病随 着病程的发展 3.关于太阳府证: 尝考太阳病篇,无一处提到“府”字,可见仲景当时并无“府证”概念。 经府并提,首见于王叔和《伤寒例》:“此三经皆受病,未入于府者,可汗而已。……此三经皆受病,已入于府,可下而已”。这段文字引自《素问·热论篇》,但内容已不全同,《热论篇》原文“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叔和把“未入于脏”改为“未入于府”,并补充了“已入于府”。 王叔和所说的“府”,指阳明府实,故说可下而已,并不是指膀胱。 以膀胱为太阳之府,始于金·成无已“蓄血证”条文的注释。 他指出“太阳经邪不解,随经入府,为热结膀胱”(106条)。又说“太阳,经也;膀胱,府也,此太阳随经入府者也”(124条)。 成无已所说的只限于蓄血证,没有涉及到蓄水证。 在解释五苓散的作用时,只提到“和表里,散停饮”,没有提到膀胱。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明·方有执《伤寒论条辨》首次把五苓散和膀胱府联系起来,“谓五苓散两解表里而得汗者,里属府。府者,阳也。” 清初喻嘉言进一步引伸“邪入于府,饮水则吐者,名曰水逆。”又说“自经而言,则曰太阳,自府而言,则曰膀胱。” 由此才逐渐形成太阳经证与府证的概念。 其实蓄血、蓄水皆是太阳病病程中可能发生的兼证,也可以是太阳病表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里证。 事实上,《伤寒论》重在辨表里,74条提出了“有表里证”,124条提出了“表证仍在,瘀热在里”(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124))。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方五十六。后云,解外宜桂枝汤。(106)。 正由于表里证同具,就和单纯的表证不同,必须全面分析表里证的轻重缓急,然后决定治法的汗下先后。 106条蓄血证较轻,治应先表后里,条文有“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就是具体说明。 124条表证仍在,竟用抵当汤攻下,又是里急先救其里的例证。 有人提出,蓄血证既然不是膀胱府证,为什么条文说“热结膀胱”? 这个问题如果与124条“热在下焦”联系起来理解,不难看出膀胱与下焦都是部位概念,不是指膀胱本身。 另外,桃核承气汤与抵当汤、丸同属于逐瘀泻下剂,蓄血是从大便而下。所以《千金翼方·伤寒门》把桃核承气汤列于承气汤法下,把抵当汤、丸列入杂疗法中。 又有学者提出,蓄血证小便自利,表明膀胱无病,主张不是膀胱府病,还能言之成理。蓄水证“小便不利”,怎么能说与膀胱无关呢? 这个问题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蓄水证原文没有提及膀胱;二是小便不利并不专属于膀胱,肺气的通调,脾气的输布,以及心肾阳气的温煦等,对小便都有直接的影响;三是五苓散也非利膀胱的专剂。也即五苓散不专是利水,但有利水作用。 如柯韵伯分析指出“小便由于气化,肺气不化,金不生水,不能下输于膀胱;心气不化,离中水虚,不能下交于坎,必上焦得通,津液得下。桂枝色赤入丙(小肠),四苓色白归辛(肺),丙辛合为水运,用之为散,散于胸中,必先上焦如雾,然后下焦如渎,何有烦渴癃闭之患哉!” 陈来章也提出“治秘(指小便不利)之道有三,一曰肺燥不能化气,故用二苓泽泻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