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治疗药物监测TDM与给药方案.ppt
(二)取样时间 单剂量给药时,根据药物的动力学特点,选择药物在平稳状态时取血。 多剂量给药时,在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采血,以考察与目标浓度(安全有效范围)的符合程度。多在下一次给药前采取血样,所测浓度接近谷浓度,称偏谷浓度。 怀疑用药剂量偏高,应在稳态峰值浓度时采血; 怀疑用药剂量不足,应在稳态谷值浓度或偏谷浓度采血 怀疑中毒或急救时,随时采血。 缓释制剂或半衰期长的药物,可在两次给药之间的任意时间点采血 (三)测定对象 1.原形药物浓度,多为血清或血浆,少数需测全血(环孢素) 2.游离药物浓度:平衡透析法、超速离心法、凝胶过滤法、超滤离心法。 灵敏度较低 3.活性代谢物:扑米酮(苯巴比妥)、普鲁卡因胺(NAPA)、奎尼丁(3-羟基奎尼丁)。 标准品较少 4.对映体的监测: 5.作用部位药物浓度的测定:硝苯地平、维拉帕米 (四)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 1.光谱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 优点: a:设备简单 b:费用低廉 缺点: a:操作繁琐 b:灵敏度低 c:专一性差 2.色谱法 薄层层析 气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优点: a: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均佳 b:可对多种药物同时检测 缺点: a:技术要求高 b:预处理繁琐 c:通量不够 液质联用(LC-MS)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3.免疫法 放射免疫法(RIA) 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 受体结合法(RBA) 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 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 优点: 1:无环境污染和辐射伤害 2:自动化程度高,样品需求量少 3:重现性好,检测速度快 缺点: 1:试剂盒价格昂贵,有效期短,检测样品少,极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更适用于批量检测。 2:不能同时对多种药物检测 第二节 给药个体化 通过测定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计算出各种药动学参数,然后设计出针对患者个人的给药方式,这种方式称为给药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 of drug therapy) 给药个体化的内容: 给药剂量和剂型 给药间隔 预期达到的血药浓度 药物过量中毒的救治方法 给药个体化的要求 1. 明确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治疗窗,therapeutic window)通常是指最小有效浓度(minimum effect concentration,MEC)与最小中毒浓度(minimum toxic concentration,MTC)之间的血药浓度范围。 应以此作为个体化给药的目标值和调整血药浓度、设计给药方案的基本依据 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一个统计学结论,建立在大量临床观察的基础之上,是对大部分人而言的有效且能很好耐受的范围,并不适用于每个人和每一个具体情况。 给药个体化的要求 2.掌握患者的个体化资料 年龄、体重与身高:药代动力学参数存在差异 合并用药:肝药酶活性变化、蛋白结合率变化 剂量、剂型、给药途径、服药时间、采血时间、生产厂家、批号 病史、用药史、肝肾功能、血浆蛋白含量 病人的依从性 给药个体化的步骤 根据诊断结果及病人的身体状况等具体因素,选择认为适合的药物及给药途径 拟定初始给药方案(包括给药剂量和间隔等) 给药 随时观察病人按初始方案用药的临床效果,必要时测定血药浓度 根据药时曲线的数据,计算患者个体化的药动学参数。对初始给药方案进行修订、调整 按调整后的方案给药,并按上述方法不断调整给药方案,直至满意效果。 根据血药浓度制定与调整给药方案 (一)负荷剂量(DL)和维持剂量( DM ) 维持剂量:反复用药时,在体内药物积蓄达到稳态浓度后,摄入量等于消除量,此时摄入量即为维持剂量(DM) 若要迅速达到治疗有效浓度,必须计算初始用药剂量,即负荷剂量(DL),负荷剂量为维持剂量与给药间隔末体内残留量之和。 根据血药浓度指定与调整给药方案 给药方案可维持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口内。定义下限(CSS)min,上限(CSS)max。 最大给药间隔(τmax)和最大维持剂量(DM,max)的关系为: 根据血药浓度指定与调整给药方案 (二)给药方案 1.半衰期短(6h)的药物: 治疗指数低:最好静滴,肝素 治疗指数大:大剂量长间隔方法,青霉素 2.半衰期中等(6-24h)的药物: 治疗指数高:给药间隔与半衰期相当,负荷剂量为维持剂量2倍 治疗指数低:加大给药频率,减少维持剂量,以减少血药浓度波动。 3.半衰期长的药物:每天给药一次,间隔小于半衰期,初始剂量为维持剂量的2倍 二、利用血药浓度调整给药方案 (一)稳态一点法 多次用药当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水平时,采一次血样测定血药浓度,若此浓度与目标浓度相差较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简易版房屋买卖合同范本(精选20篇) .pdf VIP
- 5义乌市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独立作业.pdf VIP
- 【春秋航空 空客A320】ATA 22 自动飞行系统.pdf VIP
- 组织者用手册16.pdf VIP
- 语文阅读策略单元作业设计初探——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四上“提问策略”单元为例.pdf VIP
- 《Python快速编程入门(第3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YD∕T 814.1-2013 -光缆接头盒 第1部分:室外光缆接头盒.pdf VIP
- 设计交底记录(示例).doc VIP
- 【春秋航空 空客A320】ATA 25 飞机舱内设备系统-已修改.pdf VIP
- GB51145-2015 煤矿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