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无创正压通气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ppt

课件:无创正压通气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无创正压通气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ppt

连接方法的选择 (理想的连接是成功的关键) 舒适性 密封性 死腔的大小 稳固性 简便性 安全性 连接方法对疗效的影响 鼻罩 鼻囊管 面罩 通气效果 + ++ ++ 耐受性 +++ + ++ 漏气 ++ + + 死腔 + _ ++ 八、建立规范操作程序 增加依从性 提高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避免延误插管 NIPPV的基本工作程序 1.??合适的工作/监护条件 2.? 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3. 病人的教育 4. 体位(头高30度以上) 5.?选择和试配带合适的连接器 6.??选择呼吸机 7.?开动和连接呼吸机,参数的初始化。 8. 逐渐增加辅助通气的压力和容量(适应过程)。 严密的监护。 疗效判断 11. 防治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12. 辅助治疗(湿化,排痰等) (Mehta S 和 Hill NS AJRCCM,2001) 九、密切监测 监护的必要性: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耐受性,提高疗效,避免延误插管等。 NIPPV过程中的监测 一般生命体征监测: 神志﹑血压﹑一般状态等 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 呼吸频率﹑胸腹动度﹑辅助呼吸肌活动﹑肺呼吸音等 呼吸机通气参数: 潮气量﹑压力﹑频率﹑吸气时间﹑漏气量﹑人机同步性等 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体表Sat 2%﹑pH﹑PaCO2、PaO2﹑氧合指数等 不良反应:呼吸困难加重﹑胃胀气﹑误吸﹑罩压迫﹑口咽干燥﹑鼻樑皮肤损伤﹑排痰障碍﹑不耐受/恐惧﹑睡眠性上气道阻塞等 其他: 心电监护、胸部X线等 十、疗效判断 开始治疗 疗效判断的指标:临床+血气 判断标准: 临床:气促改善﹑辅助呼吸肌肉动用减轻和反常呼吸消失﹑呼吸频率减慢﹑血氧饱和度增加,心率减慢等。 血气:PaCO2下降16%,pH7.30,PaO2 5.3 Kpa(初始治疗有效) 最终指标:避免插管、康复出院、其他 NPPV 治疗失败的标准 神志恶化或烦躁不安 不能清除分泌物 无法耐受连接方法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氧合功能恶化 CO2潴留加重 Respiratory Care 1997; 42:364-367 *1-4小时后如无改善 (PaCO2 ? 16%, pH7.30, PaO2 ≤5.3 Kpa 或OI164mmHg) SARS无创转有创的原因 无创转有创:13 /39例 *严重呼吸困难(窘迫): 13 *严重低氧血症 : 3 *烦躁不安: 6 *浅昏迷: 1 *不耐受NIPPV: 2 避免出现持续的严重低氧血症、多器官损害或呼吸心跳骤停后才转为有创通气 十一、常见问题(1):不耐受 (1)连接方法不合适:试用不同类型的连接(鼻罩、面罩、接口器﹑鼻囊管、新的罩)。 (2)缺乏正确操作次序和逐渐适应过程: (3)人机的不同步:常见的原因有:不能触发吸气﹑漏气﹑通气模式和参数设置不合理等。对策:新的同步触发方式(如:流量触发﹑容量触发﹑流量自动追踪等)﹑合理使用PEEP﹑经常检查有无漏气和应用同步性能较好的模式(如:PSV,PRVC等)或手控同步(呼吸频率30次/分时)。 (4)缺乏严密监护:病人不适或有不良反应未能及时处理。 十二、常见问题(2):治疗失败 (1)适应症不合适: (2)通气模式和参数设定不合理 (3)不耐受: (4)罩和管道的重复呼吸: (5)气道阻塞:由于痰液的阻塞﹑睡眠时的上呼吸道阻塞或使用鼻罩时的鼻塞等 (6)漏气:影响辅助通气效果、同步性和舒适性。 在COPD中面罩通气时 CO2 重复呼吸 重复呼吸量 (ml) 双流向面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正压通气效果的影响 8例COPD患者(PaCO2 9.98 ± 2.40 Kpa,) 面罩通气(Ⅰ)(1小时) 休息 0.5小时 面罩通气(Ⅱ) (1小时) IPAP=17.6 ± 2.4 、EPAP=3 、PSV=14.6 ± 2.4 双流向面罩对降低PaCO2的作用 * PaCO2 十三、常见不良反应与防治(1) 胃胀气:控制吸气压力25cmH2O,避免在昏迷患者中应用,胃管引流 误吸:半坐卧位,免饱餐,胃动力药 口咽干燥:湿化器、间歇喝水 罩压迫和鼻樑皮肤损伤:合适的罩、调整罩的位置和固定张力﹑间歇松开罩或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罩。 漏气: (如上述) 常见不良反应与防治(2) 排痰障碍:间歇主动咳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