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代苏绣传承看传统工艺美术的再生.docVIP

从当代苏绣传承看传统工艺美术的再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当代苏绣传承看传统工艺美术的再生 从当代苏绣传承看传统工艺美术的再生 王欣郑蓉蓉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事业获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一些不为人所关注的工艺美术类别正逐渐边缘化,有 的甚至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何让众多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得到良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普遍 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苏绣传统工艺美术传承 “所谓传统工艺美术,主要指在手工业时代形成,以用和美的结合为特征的造物部类和设计,在现代大机器工业 生产的比照下,尤指那些手工技艺性强,并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传统型产品”(李砚祖物质与非物质:传统工艺美术 的保护与发展.文艺研究,2006(12)),如青铜器,陶瓷,玉器,漆器,刺绣等均属于它的主要门类. 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历经千年辉煌,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但时过境迁,新中国成立后其中一部分随着生 存环境的变迁逐渐与人们生活相脱离,市场规模日渐萎缩,境遇堪忧.直至最近几年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 发展的重视,作为它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工艺美术事业才逐渐’恢复发展.然而从整体上看,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仍是 一 个薄弱环节,不容乐观.据2009~-1月开展的”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结果发现:”在所有764个传统工艺美术 品种中,5249%的品种因后继乏人等原因而陷入濒危状态,有的甚至已经停产.另外全国现共有省级以上工艺美术 大师1787人,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65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平均年龄在57岁左右,267人仍在从事创 作,还在授徒的219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美报告.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9),如此的调查结果不免让 人联想到”人未亡,艺将绝”之类的词句.如何使本民族优霆文化的代表——传统工艺美术妥善落实好技艺传承,重 新焕发蓬勃生命力,是亟待深入探讨和角翠决的问题.一 一 , 苏绣的历史足迹 在众多优秀传统工艺美术中,苏绣艺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明代王鏊在其主编的《姑苏志》中写道:”精,细, 雅,洁,称苏州绣”,这是苏绣概念的首次形成,也确定了它”精细雅洁”的特点,而民间则以”平,齐,细,密, 匀,顺,和,光”八字来概括苏绣的艺术特点. 苏绣发源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苏州地处江南,自古土地肥沃,盛产蚕桑,发达的丝织业为 苏绣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汉代刘向《说苑》卷九《正谏》中日:”晋平公使叔向聘于吴,吴人拭舟以逆之, 左五百人,右五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可见当时苏州地区的贵族和富人服饰中已普遍运用了刺 绣.晋代王嘉《拾遗记》中记载,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命赵达丞相之妹赵夫人将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的图形按比 例缩小,用彩线绣于方帛之上,开创了刺绣按图绣画的先河.到宋代苏绣艺术发展达到了较高水平并形成了一定规模, 明代张应文在《清秘藏》中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其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 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乌极绰约蛲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 指春风盖尽于此.”明代苏州丝织业日趋发达,民间”闺阁家家架绣绷,妇姑人人习针巧”,苏绣成为了苏州及周边 地区群众性的家庭副业,并逐渐在针法,色彩及图案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清代苏绣生产规模日益庞大,其产 品体系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苏州织造衙门下设的机构专门为朝廷所生产的绣品;二是由苏州地区民间作坊和农村妇 女绣制的民间刺绣品,涵盖了日常服装,戏装以及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香包,扇袋等日常生活用品:三是富家 闺秀的闺阁绣,主要为绣画,绣佛像等欣赏品.到清代苏绣艺术进入了全盛期,流派繁衍,名手竞秀.(如图1)绣 娘沈寿受西方绘画及摄影的启发,开创了”仿真绣”,其作品《爱丽娜像》于1911年在意大利都灵(旧译都郎)世博 会(万国制造工艺赛)上获得了大奖,标志着苏绣艺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也象征着它走向世界的起点. 建国后,几近萎缩的工艺美术生产逐渐恢复规模,”苏绣行业按生产品种的分类分别建成了几个专业刺绣工厂及 闻名海外的苏州刺绣研究所.由于集体生产,分工更细,专业性更强,既提高了生产率,又提高了专业技艺水平.” ,……………I……一……,~…………^d一接一—+} 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如图2) 二,当代苏绣的传承之路 苏绣艺术走过两干多年的历史长河至今还能保持蓬勃生机,除了它在艺术领域不断努力开拓的原因外,还与其在 传承之路上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密不可分.今天苏绣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传承体系,综合来看有以下三方面 (一)师徒传承 拜师学艺向来是手工艺传承中的常见形式,也是传统苏绣传承的主要途径.它依靠一位师傅带一位或多位学徒, 进行口传心授,通常学徒要经过数年或者数十年的专心学习,才能逐步掌握师傅的绝艺.解放后形成的集体生产制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