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大学生耻感缺失现象、原因及对策分析
2011年第12期
总第122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0N0MICRESEARCHGUIDE
No.12.201l
SerialNo.122
当代大学生耻感缺失现象,原因及对策分析
苏海生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济南250300)
摘要:耻感对于人的存在以及社会的进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社会的影响以及个体的因素,当代大
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耻感意识淡化,缺失甚至错位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对大学生耻感的教育十分必要.
关键词:耻感缺失;原因;对策;当代;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2—0297—02
耻感是人们基于一定的是非观,善恶观,荣辱观而产生
的一种自觉的求荣避辱心理,是人们珍惜,维护自身尊严而
产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意识.这一文化心理传统的吸纳与重
塑,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建构具有启示意义.
一
,当代大学生存在的耻感问题
在现实生活校园里,一些年轻的大学生在其幼年,少年
成长的过程中在认识上也能做到知荣明耻,情感上对丑恶现
象也深恶痛绝,但随着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El益复杂化如部
分丰_卜会舆论的错误导向,一些遵守道德的人所付出的沉重代
价加上自身利益的诱惑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耻感认识
逐渐淡化,消弱甚至冷漠,麻木.
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耻感缺失现象,道德认知缺乏,
不辨是非,不明美丑,不知荣辱,对社会的舆论和外界的评价
不以为然,抱着一副特立独行的姿态我行我素,没有基本的
羞耻感,这在一些大学生对爱情和性的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
出,如在公众场合过分亲热,丝毫不顾他人的感受;对感情j三
心二意,放纵自己生理欲望,甚至有少数男女大学生为了自
己的物质欲望不惜去出卖自己的身体.
在大学校园里,有些同学把社会公德远远地抛在脑后,
不仅丧失了”耻感”,而且混淆了荣辱;不仅见利忘义,而
且见利忘耻;不仅不以耻为耻,而且以不耻为耻.比如:平
时不学习,考试就作弊;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天天进餐馆,
进网吧;父母跑了几百里,几千里路从老家来看儿子或女
儿,被挡在校外不让进宿舍等等.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在
日趋泛滥的”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
响下,骄奢淫逸成了”荣耀”,违法乱纪成了”勇敢”,见利
忘义成了”聪明”,损人利己成了”能耐”,好逸恶劳成了
“潇洒”,愚昧无知成了”时尚”,不守诚信成了”潮流”.这
就是典型的耻感错位现象.这种现象蔓延下去,大学生的
道德素质令人担忧.
二,当代大学生”耻感”淡化的原因
1.市场经济体制下导致原始的物质和生理欲望极度放纵
膨胀,严重挑战既有的道德规范,也带来了社会道德评价和
规范标准的混乱.中国文化中一脉相承的耻感文化传统,曾
极为广泛,深刻地塑造了中周人根深蒂固的羞耻观念.但是,
这种耻感文化传统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到极
端,以致连谈情说爱,举止打扮等私人行为,都被罩上浓重的
羞耻感,人的基本情感需求受到羞址文化传统的严厉压制,
强烈地压抑了人的自由,活泼的天性.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
制的建立,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传统伦理价值体系及相
应道德规范与社会发展趋势的矛盾日益暴露}1J来,人们在长
期压抑状态中积蓄着的本能欲望在丰t会转轨之际,以极大的
爆发力进发出来,冲毁了高度约束人性的既有道德规范,加
上社会转型之际的法制的不健全,使得人们的本能欲望未能
受到理性规范和控制,南极度压抑,收缩,到极度放纵,膨胀,
导致了普遍的行为失范,道德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力显得十分
的苍白无力,因而造成了相当程度的是非难辨,荣辱不分,耻
感淡化现象.在金钱至上的社会环境中,道德遭遇了现实利
益严峻的拷问.随着经济利益结构的分化,不同地域,阶层,
经济收入和文化程度的群体其价值观和道德选择不断分化,
社会整体而言就出现了道德标准的混乱和共同道德底线的
缺失.近来不断有涉及公共道德领域的问题上二升为民众在各
种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上的争论,可以说正是社会不同群体
共同道德标准混乱和差异的体现.中国市场体制的发展存在
以国家和政府主导的鲜明特征,行政权力参与乃至控制各种
资源的配置,由此权钱交易,权力寻租等负面现象开始滋生.
这些社会转型中涌现出的公平,民主和法治方面的缺陷,对
各个群体的道德观必然产生各种负面的冲击.法治和规则匮
乏导致不择手段谋取利益的惩罚成本极低,理性经济人自然
会摆脱道德和规则的约束转而疯狂追求私利,个体的从众行
收稿日期:2011—0l一28
作者简介:苏海生(1978一),男,山东济宁人,讲师,从事当代中国社会史及大学生德育研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实验动物学(462页PPT课件).pptx VIP
- Unit 5 Let’s go Hit it big课件 2025外研版英语四年级上册.ppt
- 高教版中职历史基础模块中国历史第七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pdf VIP
- CJJT 291-2019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标准.docx VIP
-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理.docx VIP
- 康士廉CS4000中文说明书.pdf VIP
- 车辆运营服务方案.docx VIP
- 《消费心理学》全套完整版教学课件(共217页PPT).pptx
- ANSI ESD S20.20-2021(完整中文版本).docx VIP
- 钢筋承包合同范本.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