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亲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聚偏氟乙烯膜改性中的应用.PDF

两亲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聚偏氟乙烯膜改性中的应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亲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聚偏氟乙烯膜改性中的应用 方少明,王明花,张宏忠,韩俊南,徐改稳 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河南郑州450002 关键词:大分子单体 两亲聚合物 聚偏氟乙烯膜 改性 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耐辐射性和耐热性,已成为主要 的微滤和超滤膜材料。但由于PVDF 疏水性极强,易产生吸附污染,限制了其应 用范围,必须对其进行改性。文献报道设计合成两亲聚合物[1 ~ 3] ,如 PMMA-g-POEM 、PVDF-g-POEM 等,作为添加剂与 PVDF 原料共混制膜,可有 效的改善膜的性能。 Milkovich最早报道了大单体技术[4] 。大分子单体是一类具有聚合反应活性的 聚合物单体,分子量在几千到数万不等,其两端含有可进一步反应的活性端基,在适 [5] 当的条件下,可聚合成高分子 。对丙烯酸酯类大单体而言,由于丙烯酸酯类材料 [6~8] 大多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及耐老化性而倍受关注 。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类大分子单体,并进一步通过大 [9] 单体法合成了两亲聚合物 。首先用过量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与聚乙二 醇(PEG)—400 反应生成两端均含有异氰酸根(—NCO) 的预聚体,然后加入甲基丙 烯酸―β―羟乙酯(HEMA) ,在预聚体中引入双键,纯化之后加入乙二醇,使IPDI 中剩余的异氰酸根反应完全,形成了可聚合的大分子单体。大单体与甲基丙烯酸 甲酯(MMA)进行共聚,最终形成既含有疏水链段,又含有亲水链段的两亲聚合物。 Figure1 中1、2 分别为大单体合成前后体系的红外谱图。位于2259 cm-1 附近的强 烈吸收峰为-NCO 基团的振动吸收峰。随着反应的进行,-NCO 吸收峰基本消失, 说明反应已经进行的比较充分,大单体合成阶段可以结束。 2 1 4000 3000 2000 1000 -1 wavenumber (cm ) Figure1 The FT-IR of the system of 1-before pre-polymerzation;2-behind pre-polymerzation -1 -1 谱图中位于 1647 cm 的谱带是由仲酰胺的羰基伸缩振动产生的,1558 cm -1 处谱带是N—H 弯曲振动和C—N 伸缩振动的组合吸收。位于1243 cm 的谱带也 -1 是由于酰胺的C—N—H 振动产生的。在1110 cm 附近的吸收谱带为PEG-400 中 醚键的伸展。 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将合成的两亲聚合物添加到聚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