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经济.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卷 第2期 社会学评论 Vol.6 No.2,Mar.2018 2018年3月 SociologicalReviewofChina 【网络社会学】 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经济 ——以网络社会网与经济为例 林 南 孙准模 高 柏 (安真真译) 内容提要:本文在三个方面拓展了当前有关社会关系与经济之间嵌入性的讨论和研究。首先,本文关 注经济如何被嵌入在社会关系中。不同于将社会关系放置在经济活动和组织中进行分析,本文凸显将经济 嵌入其中的持续性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其次,本文进一步注意到包含持久性社会关系的宏观结构(如社会 和文化制度)的意义,指出制度会表现为机会或障碍,而持久性社会关系总是在其中发挥作用。如果不将互 动的个体在宏观结构中所占据的位置考虑进来,那么在理解持久性关系如何嵌入经济时,就会忽略掉重要 的维度。最后,本文提出,宏观结构的制度并不总是能被预先确定(过度社会化的范式)。事实上,创造并且 建构这些制度有助于持久的社会关系,这反过来又为经济活动提供了机会,本文使用在线网络社会网(如 AOL和Facebook)来支持这个论断。 关键字:嵌入;经济社会学;社会关系;社会网络;社会制度 一、嵌入性:理论发展 社会科学对社会关系与经济之间的关联保持了长久的研究旨趣,“嵌入性”的概念提出者能够追溯到 亚当·斯密,他曾在《国富论》以及《道德情操论》中论述过这一主题。《国富论》自1776年发表,就成为有史 以来最具有影响力的著作,在过去的240年间,对经济理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其中心论断是,利己 主义与自我调节是驱动个体与社会的财富得以发展的动力机制。然而,18年前,即1759年,斯密的《道德 情操论》重点讨论了同感与移情——个体对他人的福利产生固有的兴趣并且会关注它,这里他将道德与社 会关系视为社会基础。《国富论》的论点恰好与当时英国和欧洲正在壮大的工业发展与个体创业精神相一 致,因此几乎立即获得了关注和赞扬,而《道德情操论》则逐渐淡出了学术背景和政治舞台。无疑,斯密从未 放弃对情感的兴趣,也关注个体作为“公正观众”(impartialspectator)的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保持了对移情 (即从他人的视角来考虑)的兴趣。他认为这种能力使个体能够调节利己主义(Smith,2002:Introduction), 作者简介:林南,杜克大学社会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社会分层与流动以及中国社会;孙准模(SonJoon⁃ mo),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资本、健康、经济社会学、社会分层等;高柏,杜克大学社会学教授,主要研究 方向为经济社会学、比较历史社会学、组织理论、比较政治经济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 译者简介:安真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本文来自林南教授于2017 年11 月在“网络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本文的翻译出版获得了林南教授的授权。 - 3 - 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经济 事实上,斯密将情感与利己主义都看作指导人们行为的与生俱来的“看不见的手”(Smith,1776,2002)。然 而,尽管《国富论》获得了学术与政治关注,斯密对于同时存在的嵌入性——经济行为与社会行为的看不见 的手如何互动以及如何相互影响——所做出的潜在贡献,却被忽视了。 直到大约160年后,也就是1944年,卡尔·波兰尼在《大转型》中重提这个话题,嵌入性问题才再次出 现。波兰尼(Polanyi)广泛分析了英国在19世纪与20世纪上半叶的工业发展,他从土地、劳动力(人)和金 钱三个关键要素的角度,描述了经济和社会的转型(1944:第6章)。在前工业社会,人类依附于土地,经济 活动同时也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通常,人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