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摘 要
贪污罪犯罪主体是贪污罪犯罪构成的基本要件之~,对其的正确 研究和揭示不仅关系到罪与非罪的区分,而且关系到此罪与彼罪的界 定。自建国初始确定贪污犯罪罪名以来,伴随着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和法律的不断修改,贪污罪犯罪主体也不断演变,而成为人们关注的 焦点问题,在刑法理论界引起很多争议,在司法实践中也是奠衷一是, 严重影响了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本文首先概述了贪污罪犯罪主体立法 演变的四个阶段,然后根据现行刑法典中关于贪污犯罪的具体规定, 合理阐明贪污罪的主体范围,并对贪污罪主体立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反 思,构建纯化贪污罪主体的立法设想。
概览1997年刑法,涉及贪污罪的规定条文有:第382条第1款、 第382条第2款、第383条第3款、第394条、第183条第2款、第 271条第2款。总结起来,修订刑法中贪污罪主体事实上包括了三种 独立的主体:一是国家工作人员;二是受国有单位委托管理、经营国 有财产的人员;三是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第394条、第271条第 2款规定的犯罪主体属于刑法第93条规定的范围,为“国家工作人 员”所吸收。而第183条第2款规定的犯罪主体是“国有保险公司工 作人员和受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 其中“受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属于 刑法第93条中的“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人员,但“国有保险公司 工作人员”却不仅仅限于国有保险公司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其内涵和 外延事实上已超越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成为一种独立的贪污 罪主体类型。由于贪污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公职人员的职务廉 洁性是其主要客体,公共财产的所有权是其次要客体。据此,从犯罪 主体与犯罪客体间的依存关系上看,贪污罪犯罪主体可以划分为以下
三种类型:~‘是贪污罪犯罪的基本主体,即指刑法第93条规定中之
三种类型:~‘是贪污罪犯罪的基本主体,即指刑法第93条规定中之 “国家工作人员”;二是贪污罪犯罪的补充主体,即指刑法第382条 第2款规定中“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三是贪污罪犯罪的特别主体,即 指刑法第183条第2款规定的“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对于基本 主体的认定必须以刑法总则中第93条的规定为依据,具体范围应包 括当然的国家工作人员,或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在国家机关中从 事公务的人员,以及拟定的国家工作人员,或称为准国家工作人员, 即“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国家工作人员。对于补充主体的认定要正 确把握委托关系之内涵。对于贪污罪特别主体的认定应注意把握其单 纯强调身份资格等特点。
在研究了贪污罪犯罪主体类型之后,本文对贪污罪犯罪主体本质 特征进行了说明。通过对学术界论及贪污罪犯罪主体本质属性观点的 借鉴和批驳,论述了研究贪污罪犯罪主体的本质特征不能仅仅从“国 家工作人员”这类主体的特征上去把握,而必须从贪污罪三种主体类 型的立法实际出发,抽象概括出它们具备的共同特征,从而得出身份 与职务便利内容的统一才是贪污罪犯罪主体本质特征的合理结论。
由于现行立法对贪污罪犯罪主体的规定存在着与犯罪客体间的 矛盾,破坏了刑法分则中个罪间的协调平衡,也无法体现从严治吏和 对不同所有制经济都要平等保护的原则,设立贪污罪之补充主体、特 别主体不合法理逻辑,因而必须予以废止。应把贪污罪主体严格限定 在“国家工作人员”范围之内,唯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贪污罪的本质 特征及保护法益。
主题词: 贪污罪 犯罪主体
ABSTRACTThe
ABSTRACT
The crime subject ofthe embezzlement guilt is one of血e essentiaI conditions ofconstituting the crime.111e study Oll it has relation to not only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guilt and non.guilt.but also the definition of the crime.Since the imputatiun ofthe embezzlement guilt wfl,s established in 1 950,the crime subject of the embezzlement guilt has been changing continually along with the protound change of social lives and the continual modification of the laws.and becoming the foeus of attention.A great many dispu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十枣汤外用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的疗效观察-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论文.docx
- 跨国公司中国本地化策略分析-企业管理专业论文.docx
- 论行政程序违法的法律责任-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辽河油田抽油机井优化设计研究应用-控制工程专业论文.docx
- 论中国个人所得税税制的改革取向研究-公共管理专业论文.docx
- 论新时期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研究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docx
- 论共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法律·刑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辽宁省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的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docx
- 论城市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构建-工商管理专业论文.docx
- 沈阳油田压裂项目实施技术经济评价-工商管理专业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