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萤叶甲的种群生态学研究-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论文.docxVIP

菱角萤叶甲的种群生态学研究-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在北美一些国家,菱是一种外来入侵性杂草。本文通过对菱的植 摘要 在北美一些国家,菱是一种外来入侵性杂草。本文通过对菱的植 食性天敌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的生物学、生态 学初步的研究,探讨菱角萤叶甲能否作为入侵性杂草菱的天敌昆虫成 功引种到美国,同时也为国内菱角萤叶甲的防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 据。 菱角萤叶甲成虫平均寿命23天,雌虫平均一生可产134.5粒卵。 菱角萤叶甲在江苏扬州地区一年发生7代。越冬成虫于4月中上旬从 越冬场所出来活动至10月上旬结束。寄主专一性测定实验证明,菱 为菱角萤叶甲的最适食物,在其它植物上不能存活或死亡率高。 在16℃、19℃、22℃、25℃、28℃、31℃、34℃7个恒温处理卜-, 观察了温度对菱角萤叶甲的发育、存活率、产卵量的影响,组建了相 应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不同恒温下的叶甲各自的发育参数不 同;在19。C时最长,34。C最短。总体上,温度越高,发育历期越短。 恒温19℃,世代发育历期为49.69d;22℃,30.35d;25℃,30.60d: 28℃,25.37d;3 1℃,19.94d;34℃,18.09d。幼虫历期在34℃下最 短;产卵前期在28。C最短;蛹的历期在34。C处最短。在19℃下生长 速度最慢,34℃下生长速度最快,发育历期最短。 叶甲幼虫死亡集中在3龄期或3龄期以前,3龄以后,死亡:率无 显著变化。菱角萤叶甲成虫的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叶甲产卵历 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22。C下成虫产卵历期最长,平均为15.6天, 34℃下最短,为8.6天。 菱角萤叶甲发育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有效积温346.8414(曰度)。 卵的发育发育起点温度8.783089(日度),一龄幼虫16.46674(日度), 二龄幼虫12.09806(日度),三龄幼虫9.179748(日度),预蛹11.66317(日度),蛹10.69014(日度),产卵前期19.23138。 二龄幼虫12.09806(日度),三龄幼虫9.179748(日度),预蛹11.66317 (日度),蛹10.69014(日度),产卵前期19.23138。 温度与平均产卵量呈二次抛物线关系y=·0.873x2+49.669x一565.71 、—一平均产卵量,x一温度 温度与产卵历期呈直线关系r.0,5767x+27.347 y一平均产卵天 数,x一温度。 菱角萤叶甲实验种群内禀增长率与温度之间呈抛物线趋势,拟合 方程Y一0.0003X2+0.0231x.0.2756 Y一内禀增长力X一温度 叶甲越冬抗寒性随着气温下降而增强。 一年之中,6月下旬和9月上旬是菱角萤叶甲种群数量达到最高 峰值的时间。所以对防治菱角萤叶甲来说要主要是在5月初和8月中 旬。 叶甲只需1对可以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把7株相当于lM2 面积的菱角叶片全部吃光,防治效果是相当显著的。叶甲的密度越大, 对菱角的控制效果越显著,而且见效越快。 关键词:菱角萤叶甲生态学生物防治 菱角萤叶甲的种群生态学研究 菱角萤叶甲的种群生态学研究 1文献综述 1.1外来入侵植物 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外来入侵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外来种是指在 一定区域内历史上没有自然发生分布而被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入 的物种,而外来入侵种是指那些对传入地带来了生态等方面危害的外 来物种。外来入侵植物指的就是那些对传入地带来了生态等方面危害 的外来植物。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加剧了人类面临的资源、 环境、粮食和能源危机,而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入侵是生物多样性 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1.1。1 外来入侵植物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自然界,由于地理、地貌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个物种都 被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生存发展,这些物种即本地种。虽然物种自身 可发生迁移,但如果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这种自然迁移速度很慢。 在自然界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将各自的种群限制在一定的栖境和数量,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平衡系 统。当一种生物传入一新的栖境后,如果脱离了人为控制逸为野生, 在适宜的气候、土壤、水分及传播条件下,极易大肆扩散蔓延,构成 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威胁,原因如下: 1.1.1.1 竞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 在广东,原产中美洲的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往往大片覆 盖香蕉、荔枝、龙眼、野生桔及一些灌木和乔木,致使这些植物难以 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而死亡;在滇池草海1960年曾有16种高等植物, 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而死亡;在滇池草海1960年曾有16种高等植物, 但随着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lpes)的大肆“疯长”,使大多数本地 水生植物如海菜花等失去生存空间而死亡,到1990年草海只剩下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