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基于“差序格局”理论的家庭跟社区信息化运用策略新.pdf

基于“差序格局”理论的家庭跟社区信息化运用策略新.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差序格局”理论的家庭跟社区信息化运用策略新

基于“差序格局”理论的家庭和社区信息化应用策略 宋 煜 摘要:“差序格局”概念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结 构和社会关系的精辟概括。随后,费孝通先生自己或是其他学者对此进行了补充和研究。在 信息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此概念在应用层面仍需要系统的诠释和研究。本文试图从“差序 格局”理论的演化过程出发,结合实践,勾勒出中国家庭和社区信息化的应用框架,为社会 信息化研究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字:家庭 社区 信息化 差序格局 在经过了 30 余年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后,信息化已经对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重新 塑造了我们的社会场景,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最能够直接感受的效 果。就中国而言,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力也在潜移默化中进入了普通人的工作与生活,进入了 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的方方面面。当前,企业主导的数字家庭和由政府主导的社区信息 化工作,是切实深入社区微观结构中的具体活动。 一、“差序格局”理论的演化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数字家庭和社区信息化的发展与中国特有的社会结构有着密不可分 的关系。相对于西方“个人—社会”的两极思维模式和“ 团体格局” 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 中国社会明显呈现出“个人—家庭—社会”的三维思维模式和传统的“差序格局”,这种模 式我们从儒家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语中可见一斑,而家庭在中国社会结构中的重 要地位也得以体现(田毅鹏 刘杰,2009 )。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形象地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特点。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是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的社会关系, 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 越远,也愈推愈越薄。”“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 的就发生联系。”费先生将这种社会关系模式称之为“差序格局”(费孝通,1998)。“差序 格局”的基础是以家庭为核心的血缘关系,而“血缘关系的投影”又形成地缘关系,血缘关 系与地缘关系是不可分离的。也就是说,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 基础,形成“差序格局”模式。 事实上,中国的社会组织关系确实是以“水波纹”的差序格局方式推开来的,其原因可 以归纳为以利益为基础的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差序格局”网络中的“家庭”不仅以血缘 关系来维系,也常常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有了更多的内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 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 是天下可成一家”(费孝通,1998)。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已经变得多元化和理性化。随着工业化 的到来,家庭的变迁,人口流动的频繁,大多数社会成员被组织到一个个具体的“单位组织” 中(李路路、李汉林,2000 )。单位组织对个人显得愈发重要。单位群体的出现取代了单一 的家庭群体作为离个体最近的关系,构成了城市个体对其单位的依赖,形成了中国人的“单 位意识”。究其原因,“单位”在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调控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以血缘关 系为纽带的“家庭”逐渐弱化。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调控中心开始逐渐转移出单位组织,向社会积聚。 社区是具有地域性的利益共同体,意味着一种结构、一种意识和一种持续。以人们的生活和 居住空间为核心的社区开始逐渐上升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成为个人在社会结构中的基本 关系之一,社会成员的利益观念和行为得以展现(王颖,2005 )。但是,“社区”作为社会 结构的一部分,仍然还在发展的过程中,“单位”的作用并未消失。然而在这些渐变的过程 中,中国人的“家”意识仍然是根深蒂固的。可见,尽管当代中国发生了重大社会变迁,但 传统的“差序格局”模式赖以滋生的社会条件仍然存在。 图 1 “差序格局”理论的现实演化 由此看来,“家庭”、“单位”、“社区”在中国人社会生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一定程度 上也说明了数字家庭和社区信息化发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社区信息化的研究与 中国社会结构相结合,并在“个人-家庭-社会”的传统“差序格局”中加入“社区”这个环 节,形成一幅由“己”这颗石子所掀起的“波纹”图景。 二、信息化条件下的家庭和社区 20 世纪 90

文档评论(0)

kell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