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体位性低血压.ppt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体位性低血压 心内科 王成因 目录 一、……...........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 二、.................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主要原因? 三、..................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表现 四、.......................体位性低血压的易发人群? 五、............................体位性低血压的日常急救小常识 六、..............................如何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出现 七、...............................小结 一、定义 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 , O H) 的定义为: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血压突然下降,收缩压 (SBP) 下降 20 mm Hg 或舒张压(DBP) 下降 10mm Hg ,而心率保持不变,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 这些症状包括: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体位性低血压与多种疾病有关,应给予积极的诊治。 但在达到上述标准前,部分患者偶尔仍会出现改变体位时的低灌注症状,如进餐后出现的体位性头晕。 2003 年公布的JNC 7 将体位性低血压定为:立位时,SBP 下降 10 mm Hg,心率保持不变,伴有眩晕或虚弱即可诊断。 正常体位变换时血压的调节 体位变 换 回心血量下降 心输出量下降 刺激大血管容量感受器、 压力感受器 心血管中枢整 合传入信息 动脉和静脉血管收缩、 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加 心脏输出量增加 适应体位的改变 维持正常血 压 二、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如下: 1、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是体位性低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 2、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垂体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均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这主要是由于主动脉弓、颈动脉窦的老化、硬化性的改变,导致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对血压波动不敏感,效应器对缩血管物质的反映受限,使小动脉反射性收缩发生障碍所致。 3、心血管系统 主动脉瓣或二尖瓣严重狭窄、充血性心衰、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梗阻性心肌病、多发性大动脉炎等。 4、血容量不足 腹泻、呕吐、大量脱水、过度利尿、出汗过多、失血过多等。 5、医源性 ⑴抗高血压药:以胍乙啶和神经节阻断药最常见,这类药物都能使血管紧张度降低,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 ⑵镇静类药:以肌肉或静脉注射氯丙嗪后最多见。氯丙嗪除具安定作用外,还有抗肾上腺素作用,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另外还能使小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 ⑶抗肾上腺素药:如妥拉苏林、酚妥拉明等,它们作用在收缩血管的受体上,阻断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血管作用。 ⑷血管扩张药:如硝酸甘油等,能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 6、有广泛的静脉曲张或血栓性静脉炎 三、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1、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失血、失液所致的血容量绝对不足和血管扩张剂所致的血容量相对不足。 2、年龄相关性大动脉弹性减弱及心血管反应性的降低 3、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常因阻断压力感受器反射弧的某一部分,使周围血管张力不能随体位改变而变化。 4、舒血管因子的释放增多 如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血浓度升高引起周围血管舒张等。 临床症状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每当患者变换体位时血压迅速下降,导致头晕、晕厥你、跌倒、骨折发生率大大增高,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以致被迫卧床不起,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问题。 四、易发人群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者约占15%,其中7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可高达30%~50%。老年人由于心血管系统逐渐硬化,大血管弹性纤维也会减少,交感神经增强,可使老年人收缩期血压升高。长期偏高的血压,不仅损害压力感受器(位于颈动脉处)的敏感度,还会影响血管和心室的顺应性。当体位突然发生变化或服降压药以后,在血压突然下降的同时,缺血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此外,老年人耐受血容量不足的能力较差,可能与其心室舒张期充盈障碍有关。因此,任何急性病导致的失水过多,或口服液体不足,或服用降压药及利尿药以后,以及平时活动少和长期卧床的病人,站立后都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五、体位性低血压的急救 一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立刻将病人抬放在空气流通处,或将头放低,松解衣领,适当保温,病人一般很快苏醒。 对发作持续较长而神智不清楚的病人,可针灸人中,必要时皮下注射升压药。 体位性低血压的急救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要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嘱患者服药后

文档评论(0)

renwofei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