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1
社区支持农业的发展: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
1 2 2
董 欢 郑晓冬 方向明
摘要:社区支持农业是在对产业化农业重新审视基础上逐渐兴起的一种替代性农业。理论和实
践都证明,社区支持农业发展具有经济合理性,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以“自利”为切入点做出的符合
自身利益的制度选择,并在实践中产生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文化和农村社区发展等旁侧效益。
从国际经验来看,社区支持农业呈现如下发展趋势:为应对市场需求限制和消费者信任危机,社区
支持农业农场广泛开展参与式体验活动;社区支持农业发展中的劳动力短缺矛盾十分突出,“学徒模
式”正在成为其重要的人才培养机制;食品供给周期较短、供给品种及数量有限等发展短板,倒逼
社区支持农业农场创新经营模式、寻找合作伙伴;社区支持农业面临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但政府、
第三方机构的扶持及更多生产者的加入都为其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由于自身发展和外在约束的客观
存在,在全球化、市场化环境中,社区支持农业的发展价值并不在于真正替代产业化农业,而是通
过示范一种可将农业多功能性显性化的发展模式,推动人们改进产业化农业。
关键词:农业发展模式 社区支持农业(CSA ) 农业多功能性 产业化农业 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313 文献标识码:A
一、社区支持农业的兴起:对产业化农业的重新审视
人类社会伊始,80%以上的家庭都以渔猎和采集为生(Timmer,2009 )。这种自给自足的生产
生活状态在工业化进程中逐渐被打破。与此同时,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流动的人口空间分布结构
转变,使得曾经的农产品生产者日渐转变为食品消费者。这些重大变化共同引发了传统食品供给体
系的变革,促成了产业化、全球化农业的快速发展。
产业化农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属性,其发展目标并不是消费者真实需求的满足,而是通过向消费
者供给食品来获取经营利润最大化,因此,产业化农业更看重自身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经营效益的提
升。虽然产业化农业在增加食品供给量、实现食品品种多样化和缓解世界饥饿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
就,但是,其发展弊端也日益突显,给世界各国带来了高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成本,突出表现是: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质量下降,农业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小规模农业生产者不断被边缘化,
本文研究得到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QC047 )的资助。作者特别感谢中国社会科学
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陈劲松副研究员对本文提出的宝贵修改建议。当然,文责自负。
-1-
社区支持农业的发展: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
以及一些农村社区文化趋于瓦解等(Ploeg,2010;叶敬忠等,2012;杜志雄,2015 )。
应当承认,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发展格局下,农业本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发展模式。然而,由
于产业化农业过于逐利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产业化农业发展道路,不断思
①
索究竟该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De Janvry,2009 )。特别地,随着农业多功能性概念的提出 ,
世界各国也越来越重视农业所具有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但是,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客
观存在,农业各种功能之间表现出一定的竞争关系。从世界农业发展实践来看,由于人们对经济、
生态、社会、政治等效益的不同偏好组合的选择,农业总体呈现多种模式并存的发展格局。
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便是在对产业化农业反思的基础上,由
于人们更为偏好农业的健康、生态、社会等功能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替代性农业发展模式(Heimlich and
Anderson,2001 )。与产业化农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及过分追求利润的行为特征不同,CSA 更
适用于道德经济的分析框架(Kloppenburg et al.,1996;Hinrich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