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莫让拆迁抹去城市的文化记忆
【新题派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今,中国的“城市改造”使得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同质化”,“千城一面”的说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特有的“城市精神”与文化内涵也在逐步丧失。
2012年8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近30年来消失的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一个个作为文化载体的名人故居屡遭被拆厄运。一个个文化的烙印成为教科书上的记忆和众多房产开发商掘金的必争之地。一边是真文物的惨遭破坏,一边是对文化遗产的包装、改造和重建,“文化打造”的口号不绝于耳。
读了上面的材料后,你有什么感想?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时事评论】
文物毁于建设,伤痛如何抚平?
文/杜浩
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这个报告反映出目前我国文物保护中的种种问题,不禁让我们沉思,尤其“近30年来消失的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更让人扼腕叹息。这一惊人的结论,尽管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字,但我们却可以想象得出,那一处处古村落、那一幢幢古建筑、那一个个古遗迹,是怎样在巨大的推土机下灰飞烟灭,被永久埋葬的。
“巨大的推土机”——这难道不是一种力量的隐喻?这种力量,往往是打着所谓“文化建设”的旗号而主导的文化非理性行为,它是没有历史和文化作为核心思维的弃“旧”图“新”,它的逻辑是只看到了所谓快速发展、大兴土木的短期利益,是那些无知无识者为了追求所谓“政绩”的意志冲动。
我们知道,在文物保护方面,欧洲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大量文物丧失,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觉醒得比较早。欧洲上世纪40年代迄今已签订了多项国际公约,联合国也设立了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对文物的保护做出一系列原则性的规范,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范围的文物保护工作。比较起来,我们的文物意识觉醒得比较晚,但是目睹了十年浩劫的破坏,随着改革开放,大家的文物意识也开始觉醒,其主要标志就是1985年我国加入了“巴黎公约”,并于1987年开始申报“世界遗产”。
单说当下,我们也常常遇到文物保护的迫切问题:从北京的梁林故居,到济南的英领事馆,再到重庆的蒋介石行宫,乃至张治中公馆,不少名人故居、历史遗存、历史建筑,有的在“维修性拆除”或者“保护性拆除”的幌子下惨遭破坏,有的变身商品变卖。这些文物事件无不牵动各方神经,受到文化专家、学者和网友的严肃批评和反对,人们呼吁坚持保护文物的历史样式,也折射出社会生活中,具有文物保护意识和历史自觉、文化自觉的重要。
有人说得好:一个没有故宫、天坛和颐和园的北京,将会损失多少魅力?难以想象,一个没有大小雁塔和城墙的西安,将会有着怎样的天际线?正是这些在寻常巷陌邂逅的飞檐,在市井坊巷偶遇的照壁,让这里成为北京、成为西安,让这里是中国,而不是其他城市、其他国家。
文物是什么?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人类延续的生命记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家园。文物记录着一个民族的核心记忆,承载着一种文化的基因密码。正是因为有了周口店遗址,我们才知道五十万年前我们祖先的生存状况和人类进化历程;有了仰韶遗址,我们才敢称“五千年中华文明”;有了殷墟遗址,我们才看到了先祖们早在三千多年前在甲骨上为我们创造的那些奇妙文字,才看到了精美青铜器,从而激起民族自豪感。
可以这样说,文物的失落,就是一段文明的逝去,一段历史的“残缺”。所以,文物的消失、毁弃,无异于历史和文化的一场劫难,而这样的文化“伤痛”,我们该怎样抚平?我们又该怎样弥补这历史的“残缺”?
【点评】这是一篇时事评论性的文章,作者选取了“文物破坏于各类建设活动”这个切入点,进行深入剖析,并援引了欧洲文物保护建设的事例,提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反思。文章缘事而发,寓理于事,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学生例文】
城市悲歌
文\雷阳雪
酒绿灯红,车水马龙——城市,注定与繁华共生。然而,当北京的古城墙转眼成灰,当重庆的索道成为山城人的记忆,是否会有人呐喊:繁华,成了城市与文化了断的利刃!城市正唱着一曲悲歌,一曲找寻根基的悲歌。
城市的外衣,是没有温度的,只有钢筋水泥,只有纷扰的噪音。然而,因为涌入了代代更替的人群,因为有了时间凿下的痕迹,城市的心变得温暖起来,开出了繁花朵朵。我们的祖先是伟大的,从南向北,从人文到地理,为子孙留下了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工程设计服务方案.doc VIP
- 【某工业厂房及管理楼水电安装施工方案】.doc
- 国家标准GB_T13306-2011标牌.pptx VIP
-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doc VIP
- 夜袭 (5-6人封闭)剧本杀全套剧本.docx VIP
- 《少年中国说》原文及翻译 .pdf VIP
- 新食品原料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docx VIP
- 高中英语_选择性必修二 Unit 3 Understanding Ideas A New Chapter教学课件设计.ppt
- The_Very_Hungry_Caterpillar.ppt VIP
- 《医学心理学》第2章 心理学基础-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