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燃烧学
学术会议论文 编号:184155
应用偏心旋流二次风燃烧技术的300 MW W火焰炉流动、燃烧和NOx排放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2037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王青祥,陈智超,张绍峰,曾令艳,李争起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150001)
(Tel: Email: qingxiangnihao@163.com)
摘 要 针对采用偏心旋流二次风燃烧技术的300 MW W火焰炉,通过冷模试验和工业热态测量研究了不同一次风率 (R1) 下炉内流动、燃烧和NOx 排放特性。当R1为17.09%和19.08%时,炉内流场偏斜,前、后墙煤粉气流升温和冷灰斗烟气温度严重不对称;当R1由21.11%增大到24.75%时,炉内形成对称的“W”型流场,炉内气流下冲深度和充满度均较大。在较优的R1=22.96%下,与原锅炉相比,新燃烧组织方式下,NOx排放浓度和飞灰可燃物含量分别降低了43.8%和33.4%。
关键词 W火焰炉;旋流燃烧器;冷态模化和工业试验;单相流动;煤粉燃烧和NOx排放
0 前言
W 火焰锅炉是一种专为燃用低挥发分燃料而设计的炉型,但普遍存在NOx排放浓度高的问题[1,2]。针对W火焰炉开发的现有低NOx燃烧技术(例如,燃料预热型喷嘴和乏气-燃尽风系统[3,4]、基于“浓淡对调、F层二次风下倾和增设燃尽风”的高效低氮燃烧技术[5-8]和多次引射分级燃烧技术[9,10])主要适用于采用直流燃烧器的W火焰炉,而适用于采用旋流燃烧器的W火焰炉低NOx燃烧技术则鲜有报道。有鉴于此,提出了偏心旋流二次风燃烧组织方式(如图1所示),并应用于一台300MW旋流燃烧W火焰炉,本文通过冷模试验和工业热态测量研究了一次风率下炉内流动、煤燃烧和NOx排放特性的影响。
1 锅炉及偏心旋流二次风燃烧技术介绍
1.1 锅炉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一台300MW机组旋流燃烧器W火焰炉,其结构简图见图2(a)。整个炉膛以炉拱为分界,位于炉拱以上的部分是上炉膛,炉拱以下的部分为下炉膛。在锅炉的前后拱上沿炉膛宽度方向各对称布置8只旋流煤粉燃烧器,所布置的燃烧器垂直于前后拱,煤粉气流向下喷射形成W火焰。在锅炉的前后墙各布置8只乏气喷口,每个乏气风喷口对应拱上1只燃烧器,乏气喷口与水平方向成28°夹角。每个乏气风喷口下部均设有分级风管,每个分级风管分成2个分级风喷口,前后墙各布置16个分级风喷口,分级风从二次风风箱底部引出,与水平方向成20°夹角喷入炉膛内。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来自磨煤机的一次风煤粉气流进入燃烧器浓缩装置之后,使50%的磨煤机一次风和10-15%煤粉分离出来,经乏气管垂直向下引到乏气喷口直接喷入炉膛燃烧,其余的50%一次风和85-90%的煤粉由燃烧器一次风喷口喷入炉内燃烧。锅炉一次风率(R1,磨煤机一次风量与锅炉总风量的比值)设计值为18.6%,燃烧器一次风率和乏气风率设计值均为9.3%。
(a) 炉膛纵截面
(b) 燃烧器局部放大图
(c) A方向
图1 W火焰炉偏心旋流二次风燃烧组织方式
图2 采用偏心旋流二次风燃烧技术的300MW机组旋流燃烧器W火焰炉(单位:mm)
1.2 偏心旋流二次风燃烧技术
针对现役旋流燃烧器W火焰炉,为了实现偏心旋流二次风燃烧组织方式,提出在燃烧器靠近炉膛中心一侧内、外二次风喷口处加装半圆环形挡块,燃烧器内、外二次风半圆环挡块所阻挡面积分别占内、外二次风总流通面的25%,如图2所示。以过一次风管轴线,且垂直于拱和左、右墙的面a为界,将燃烧器二次风量分为两部分:向火侧燃烧器二次风量Qinner和靠近水冷壁一侧的燃烧器二次风量Qout。
2 试验系统及测量
2.1 单相冷态模化试验及测量
图3所示为冷态试验系统,它由引风机、冷态试验台模型(锅炉炉膛按1:20比例缩小)和IFA300型恒温热线风速仪组成。采用转子流量计测定进入试验台模型的各股气流流量。由于锅炉采用的是直流缝隙式燃烧器,同时沿炉膛宽度方向上各喷口密集平行布置,燃烧器喷射入炉膛的扁平高速射流在炉膛宽度方向扩散较弱,而本文主要侧重于研究炉内沿燃烧器中心的纵截面上W 型流场,因而试验台内速度场的测量中采用二维探针,测量误差低于2%[11,12]。在模型试验台测得炉内流动临界雷诺数为10000,试验选用雷诺数为15000,故而冷态试验进入第二自模化区。模型内各股射流之间的动量比保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410th Compact型流化床锅炉的SNCR影响因素探究.docx
- 基于OH-PLIF技术的CO2H2对火焰结构影响研究.doc
- 基于Py-GCMS联用技术的污泥热解过程含碳和含氧官能团演变机理研究.docx
- 基于TG-MS的生物质热解实验与理论对比研究.docx
- 基于网格化Damkohler数的燃烧室贫熄边界预测方法探究.docx
- 加压富氧燃烧模式下SOxNOx强耦合促进SO3形成的机理研究.doc
- 甲醇生物柴油尾气颗粒力学与氧化特性关联性研究.doc
- 甲醇在PtZSM-5上催化氧化动力学.docx
- 甲烷空气贫燃预混钝体火焰稳定性实验研究.doc
- 金属熔融渗透辅助制备磁性多孔FeOxC复合物用于液相污染物脱除.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