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集聚效应和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探究.docx

中国产业集聚效应和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探究.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产业集聚效应和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 证探究 摘要:本文以工业企业为例,在提出工业产业集聚 对工业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的理论假说之上,利用面板数 据计量模型对全国25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 果显示工业产业集聚对工业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并在此 基础上,提出中国从政策上应该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链 条,从而提升产业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产业集聚;泰尔指数 中图分类号:F224; F061. 5文献标识码:A doi : 10. 3969/j. issn. 1672-3309 (x) .2013. 11.63 文章编号: 1672-3309 (2013) 11-135-03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从古至今,如何实现有效快速的经济增长一直是学者们 普遍关注的重点。随着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和成熟,其与经 济增长的关系为学者们提供了探讨新的经济增长推动力的 新的角度。 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最早关注产业集聚效应,他把经 济规模划分为“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两类, 认为产业集聚是因为外部规模经济所导致的,他还指出有三 个原因导致了产业集聚的产生,即稳定的技术市场、附属产 业提供的经济的原料以及技术外溢。 马歇尔之后,胡佛的产业集聚最佳规模论认为,产业集 聚区域是一种规模经济区,就任何一个产业而言,集聚的企 业过多或过少,都不会达到集聚的最佳效果。佩鲁(Francois Perruox, 1955)的增长极理论认为20世纪的经济增长是以 支配效应为特征的,通过“增长极”对周围资源和产业的吸 聚和带动作用可以实现非均衡增长战略。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 1990)引入集群 概念,揭示了产业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一一产业集群,并高 度评价了其在形成与提高产业竞争优势中的重要性。以保罗 ?克鲁格曼(Paul Robin Krugman, 1991)为代表的新经济 地理学派对产业集聚机制以及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 系做了系统、严谨的模型化研究,提出了基于产业集聚的制 造业中心一一农业外围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 中国学术界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对产业集聚的研 究,大量研究则是在2000年以后。朱英明(2003)构建了 区域经济增长的概念性模型,据此他分析了产业集聚的区域 效应,并以日本和韩国为例,说明了产业集聚的区域差异, 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定量分析了发达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空 间集聚与地区增长的关系。范剑勇(2003)采用新经济地理 学的分析框架和理论假定,从要素流动、制造业规模报酬递 增和运输成本的相互作用来解释制造业在东部沿海地区集 聚与地区差距的因果关系。罗勇(2007)通过建立多个计量 经济模型,对中国制造业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产业集聚 不但带来了经济增长,也扩大了区域经济差距。 然而,前人的研究结果有两点不足之处:一是大部分学 者在研究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往往是以某一 个特定的区域为例来说明。但是由于在中国不同地区的经 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尤其是经济政策上的差异, 使得更多时候对某一个地区的研究并不能代表总体上产业 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二是在实证研究中,大部分学 者只是简单构造研究产业集聚效果与经济增长指标之间关 系的计量模型,而在模型中忽视了传统经济增长理论所证明 的影响经济增长的几个重要的因素,如技术进步、劳动力数 量以及人均资本等。 因此,本文试图弥补上述缺陷:一是运用各省地级市的 数据计算并观察各个省份的产业集聚效果,运用面板数据从 全国范围考察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说服力 较强;二是将产业集聚因素纳入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将产业集聚理论与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相结合,从而更加全面 的说明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二、产业集聚的测算 在衡量产业集聚的指标中,区位基尼系数、E-G指数、 产业方差系数的运用比较多,而计算泰尔指数的文献较少, 因此本文运用泰尔指数衡量产业集聚程度。由于泰尔指数需 要通过省级以下地级市的工业企业总产值和就业人数计算 得出该省的泰尔指数,因而4个直辖市的泰尔指数无法计算, 西藏省和青海省工业总产值过低,产业集聚现象比较难以出 现,本文通过计算全国25个省份(直辖市、西藏、青海除 外)的泰尔指数来说明我国工业产业集聚现象。本文采用以 全国各省各地区工业企业总产值为计算对象、工业企业就业 人数为权重计算泰尔指数,公式如下: ■ (2. 1) 其中,Theil为各省份泰尔指数,Ei为各地级市工业企 业就业人数,E为各省份工业企业就业人数,GDPi为各地级 市工业企业年总产值,GDP为各省份工业企业年总产值。 泰尔指数越高,说明该省工业企业集聚效应越强;泰尔 指数越低,说明该省工业企业集聚效应越弱。 通过计算出来的我国20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