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系统试验指导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过程控制系统 实 验 指 导 书 信息与控制学院 实验一PID参数整定与单回路过程控制系统仿真 实验目的 (1) 熟悉Simulink的常用界面以及常用的功能模块; (2) 掌握C-C工程整定参数的方法; (3) 掌握Z-N工程整定参数的方法。 实验内容 已知被控广义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采用工程整定参数的方法,利用PID控制器,完成P、PI、PID控制时的参数整定、系统仿真图、单位阶跃响应。 实验原理 由题目可知系统的增益K、时间常数T和纯迟延时间τ分别为:K=8、τ=180s、T=360s。 1、C-C工程整定参数方法 根据C-C工程整定方法的计算公式,可得 ① P控制时:Kc=(T/τ+0.333)/K=0.2916 利用图1.1所示的Simulink系统方框图,将仿真时间设置为2000,启动仿真,便可在示波器中看到如图1.1所示的系统在P控制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图1.1 系统仿真图及阶跃响应曲线(P控制) ② PI控制时:Kc=(0.9*T/τ+0.082)/K=0.2353; Ti =(3.33*τ/T+0.3*(τ/T)^2)/(1+2.2*τ/T)*T=298.2857 利用图1.2所示的Simulink系统方框图,将仿真时间设置为2000,启动仿真,便可在示波器中看到如图1.2所示的系统在PI控制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图1.2 系统仿真图及阶跃响应曲线(PI控制) ③ PID控制时:Kc=(1.35*T/τ+0.27)/K=0.3713; Ti =(2.5*τ/T+0.5*(τ/T)^2)/(1+0.6*τ/T)*T= 380.7692 Td=(0.37*τ/T)/(1+0.2*τ/T)*T=60.5455 图1.3 系统仿真图及阶跃响应曲线(PID控制) 由图1.3可知,根据C-C工程整定方法得到的控制器参数,系统在PID控制时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大约为60%,上升时间大约为300s;过渡过程时间大约为2000s。 2、Z-N工程整定参数方法 根据Z-N工程整定方法表,可得 ① P控制时:Kc =1/δ=T/(τ*K) =0.25; ② PI控制时:Kc =1/δ=T/(1.1*τ*K)=0.2273;Ti =3.3*τ=594; ③ PID控制时:Kc =1/δ=T/(0.85*τ*K)=0.2941;Ti=2*τ=360;Td=0.5*τ=90 利用以上所示系统的Simulink方框图,设置相应的控制器参数后,启动仿真,便可在示波器中看到如图1.4所示的系统在P、PI和PID控制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图1.4 阶跃响应曲线(P、PI、PID控制) 由图1.4可知,根据Z-N工程整定方法得到的控制器参数,系统在PID控制时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大约为30%,上升时间大约为300s;过渡过程时间大约为1500s。 实验要求 在Simulink环境下,完成两种工程整定方法下的控制系统仿真图及阶跃响应图。 实验二 串级控制系统仿真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串级控制系统原理的理解; (2)初步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 某隔焰式隧道窑温度控制系统,构成以烧成带温度为主变量,燃烧室温度为副变量的串级控制系统,假设主、副对象、控制阀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控制器采用PID控制器,其中Kp=0.36,Ti=45,Td=0。 1、单回路控制方式 (1)分别完成烧成带温度控制系统和燃烧室温度控制系统的仿真图 (2)两种仿真图下的D1和D2两种干扰分别作用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2、串级控制方式 (1)完成串级控制方式仿真图 (2)系统在D1和D2两种干扰分别作用和同时作用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三、实验原理 1、单回路控制系统 2、串级控制系统 主控制器为PI控制规律,Kp=3.5,Ti=41。副控制器为P控制规律,调节阀Kv=2.5。 四、实验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在Simulink环境下,完成两种单回路控制系统仿真图及阶跃响应曲线。 3、在Simulink环境下,完成串级控制系统仿真图及阶跃响应曲线。 实验三 补偿控制系统仿真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理解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 2、加深对系统性能和整定方法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已知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通道和干扰通道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假设反馈控制器 采取PI控制,试整定该系统。 三、实验原理 (1)根据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利用题目的传递函数建立如图4.1所示系统的Simulink仿真模型。图中PID Controller模块(PID Controller)复制于Simulink的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