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已知两点的坐标A(x1,y1),B(x2,y2),则可求出两点连线与格网或三角网的交点,并内插交点上的高程,以及各交点之间的距离。然后按选定的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按距离和高程绘出剖面图。 剖面图不一定必须沿直线绘制,也可沿一条曲线绘制。 剖面分析计算方法 通视分析 通视分析也称可视分析,它实质属于地形进行最优化处理的范畴,如设置雷达站、电视台的发射站、道路选择、航海导航等,在军事上如布设阵地(炮兵阵地、电子对抗阵地)、设置观察哨所、铺架通信线路等。有时还可能对不可见区域进行分析,如低空侦察飞机在飞行时,要尽可能躲避敌方雷达的捕捉,飞行显然要选择雷达盲区飞行 。 通视分析的分类 计算视点与待判定点(观察点)之间的可见性。 已知视点,计算视点的视野。 已知视点,计算视点能可视的地形表面区域集合 根据输出维数的通视分析分类。 通视分析是指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研究某一区域通视情况的地形分析。 地形可视性分析 a、以O为观察点,对格网DEM或三角网DEM上的每个点判断通视与否,通视赋值为1,不通视赋值为0。由此可形成属性值为0和1的格网或三角网。对此以0.5为值追踪等值线,即得到以O为观察点的通视图。 b、以观察点O为轴,以一定的方位角间隔算出0°~360°的所有方位线上的通视情况。对于每条方位线,通视的地方绘线,不通视的地方断开,或相反。这样可得出射线状的通视图。 两点通视分析 可视 不可视 单点可视域分析 全局可视域分析: 以观察点为中心,360度为视域角,对分析范围内的所有点进行连线可视性分析,对其中所有的可视点进行编码,从而可以形成一幅可视域矢量图,就是全局可视域分析的目的。该功能可用于确定研究区域内给定地面高度具有最大可视域的位置,例如用于无线电发射塔的自动定位、了望塔选址等。 连线可视域分析: 在指定视线的方向及视域的范围的条件下进行。 可视域分析显示了在一个区域内从一个或多个观察点可以观察到的区域范围。 在输出的Viewshed数据中,属性Value表示了对于一个可视位置,有多少观察点可以看到此位置。 通视分析示例 观察点 不通视 通视 雷达盲区飞行 可视域的三维显示 地形特征提取 地形特征提取 地形特征点:山峰、谷底、鞍部点等 地形特征线:山脊线、山谷线等 水系特征提取 分水线:类似山脊线 合水线:类似山谷线 地形特征点 名称 定义 山顶点 局部区域内海拔高程的最大值,表现为在各方向上都为凸起。 凹陷点 在局部区域内海拔高程的极小值点,表现为在各方向上都为凹陷。 脊点 在两个相互正交的方向上,一个方向凸起,而另一个方向没有凹性变化的点。 谷点 在两个相互正交的方向上,一个方向凹陷,而另一个方向没有凹性变化的点。 鞍点 在两个相互正交的方向上,一个方向凸起,而另一个方向凹陷的点。 平地点 在局部区域内各方向上都没有凹凸性变化的点。 利用DEM提取地形特征点,可通过一个3*3的网格,判断中心网格与8个邻域店的高程关系,来确定特征点类型。 基于规则网的地表沟脊值提取 沟脊值提取方法: 1、提取特征点; 2、将提取的特征点按照某种方式连成线。 地形特征提取——平面等值线追踪 地形特征提取——水文分析 水文分析与计算是对所研究的水文变量或过程,作出尽可能正确的概率描述,对防止水旱灾害和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的工程或非工程措施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管理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DEM数据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用于研究与地表水流有关的各种自然现象比如:洪水水位及泛滥情况或者可以划定受污染源影响的地区、以及预测当改变某一地区的地貌时对整个地区造成的后果等。 在城市和区域规划、农业及森林等许多领域对地球表面形状的理解很重要。这些领域需要知道水流怎样经过某一地区,以及这个地区的地貌的改变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影响水流的流动。 水文分析——数据预处理 DEM水平和垂向的分辨率、DEM生成过程的内插、以及内插精度和网格单元内高程信息取平均等原因造成DEM中存在凹陷洼地和平地。 洼地:区域地形的集水区域,洼地底点(谷底点)的高程通常小于其相邻近点(至少八邻域点)的高程。 原始DEM数据 处理后数据 数据预处理方法 洼地填平算法——Moran和Vezina算法 首先用一个极大高程水面数据将原始地面的DEM数据表面淹没,然后移除DEM上多余的水,最后得到的高程数据就是填洼处理的高程数据。 A、对DEM数据初始化,除了边界外,用一极大临界水面高程数据将原始地面上DEM数据表面淹没。 B、通过迭代方法将W值逐步减小,最后W会收敛于Wf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苏州专用)-A4.docx VIP
- 2025-2030中国军用卫星有效载荷和子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docx VIP
- 五粮液面试题库及答案.doc VIP
- 2024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省直、行测A类、C类、申论A卷】4套真题及答案.doc VIP
-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薄层砌筑.docx VIP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VIP
- 16J604 塑料门窗(建筑图集).docx VIP
-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pdf VIP
- 眭氏源流及宗亲分布.docx VIP
- 西方現代主义文学讲稿.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