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牙周病学知识点牙周病学知识点牙周病学知识点
第一章 绪论
periodontology
periodontics
periodontal diseases
peridontitis
第三节 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中具有重要的位置
01 口腔医学中很多的疾病和治疗工作与牙周组织有密切关系,
牙体和牙列的修复工作、正畸治疗、牙颌面手术等均应该在牙周组织健康的基础上进行,
其设计和操作更应该注意保护牙周组织。
口腔医师应该有牢固的牙周病学知识。
02 牙周病与全身健康和疾病有着双向的密切关联。
口腔科医师应在临床工作中兼顾局部和全身、兼顾牙周疾病和口腔的其他疾病。
第二章 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牙周组织由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组成。
该系统将牙牢固地附着于牙槽骨,承受咬合力,同时使口腔黏膜与牙体硬组织间呈一良好的封闭状态。
第一节 牙龈
一、正常牙龈的临床解剖
牙龈是指覆盖于牙槽突表面和牙颈部周围的口腔黏膜上皮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
它由游离龈、附着龈和龈乳头三部分组成。
㈠游离龈
游离龈呈领圈状包绕牙颈部,宽约1mm。正常呈粉红色。
游离龈与牙面之间形成的间隙,称龈沟。
临床健康的牙龈龈沟的组织学深度平均为1.8mm。
正常探诊深度不超过3mm。
㈡附着龈
01 附着龈自游离龈沟向根方直至与牙槽黏膜相接。
附着龈呈粉红色、坚韧、不能移动。
附着龈表面角化程度高,对局部刺激有较强的抵抗力。
02 点彩是健康牙龈的特征。
牙龈有炎症时点彩减少或消失,当牙龈恢复健康时,点彩又重新出现。
03 正常附着龈的宽度因人、因牙位而异。
㈢龈乳头
龈乳头呈锥形充满于相邻两牙接触区根方的楔状隙中。
每个牙的颊、舌侧龈乳头在邻面的接触区下方汇合处略凹下,称为龈谷。
该处上皮无角化、无钉突,牙周病易始发于此。
二、正常牙龈的组织学
㈠牙龈上皮的结构与代谢特征
⒈口腔龈上皮
⒉沟内上皮
⒊结合上皮
⒌生物学宽度
通常将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称为生物学宽度。
它包括结合上皮和牙槽嵴顶以上的牙龈结缔组织,共约2mm。
⒍龈牙结合部
龈牙结合部是指牙龈组织藉结合上皮与牙面连接,良好地封闭了软硬组织交界处;
结合上皮对牙的附着,因牙龈纤维而得到进一步加强。
牙龈纤维使游离龈更紧密地贴附于牙面。
结合上皮较易被机械力所穿透或撕裂,外来刺激物易通过结合上皮而进入结缔组织;龈牙结合部还有活跃的防御系统。
龈牙结合部是机体防御系统与外部致病因子相互抗争的场所,也是牙周病的始发部位。
第二节 牙周膜
一、牙周膜纤维
根据牙周膜主纤维束的位置和排列方向分为以下五组:
牙槽嵴纤维
横纤维
斜纤维
根尖纤维
根间纤维
第三节 牙骨质
二、釉牙骨质界
釉牙骨质界有三种形式:约60%~65%的牙为牙骨质覆盖釉质,约30%为二者端端相接,
另5%~10%为二者不相连接,其间牙本质暴露,易发生牙本质敏感。
第六节 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
牙龈上皮角化程度降低。牙龈结缔组织中的细胞数量减少,细胞间质增加。
牙周膜弹性纤维增多,血管数量、细胞有丝分裂活性以及胶原纤维量减少。牙周膜宽度改变。
牙槽骨骨质疏松、血管减少、代谢率及修复功能下降。牙骨质的量不断增加。
第三章 牙周病的分类的流行病学
第一节 牙周病的分类
一、分类的原则和发展
二、1999年新分类的简介
第二节 牙周病的流行情况
㈠牙龈炎
牙龈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普遍,患病率在70%~90%左右。
㈡牙周炎
多数成人罹患的牙周炎为轻至中度,重症者可能只占人群的5%~20%。
牙周炎的患病率和严重性随年龄增高而增加,35岁以后患病率明显增高,50~60岁时达到高峰,此后患病率有所下降。
㈢牙周病损具有部位特异性
最易受累的为下颌切牙和上颌磨牙;其次是下颌磨牙、尖牙和上颌切牙、前磨牙;最少受累的为上颌尖牙和下颌前磨牙。
㈣牙周病和龋病的关系
关于牙周病和龋病发生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
第三节 牙周病的危险因素评估
比较明确的危险因素有:
①口腔卫生情况
②性别
③年龄
④种族
⑤社会经济状况
⑥吸烟
⑦某些全身疾病
⑧某些微生物
⑨过去有牙周炎历史且不能定期接受治疗
⑩某些基因背景
第四章 牙周病微生物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口腔正常菌群
正常情况下寄居在口腔的许多细菌以错综复杂的共栖方式,保持着菌群之间的相对平衡,
同时保持着菌群与宿主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对于保持口腔健康很重要,称之为口腔正常菌群。
二、牙周生态系
牙周正常菌群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牙周生态系。
牙周细菌生态变化和宿主易感性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牙周组织的解剖结构及理化特性,
牙周环境的特性(如氧化还原电势、pH、氧气、二氧化碳、温度、湿度、渗透压和营养源等),
唾液及龈沟液的作用,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宿主的健康状况等。
三、牙周炎的致病因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