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伍廷芳宪政思想及辛亥革命中政治抉择
摘要:伍廷芳是晚清政坛上一位重要的洋务派官僚,曾为 清廷效命数十载,官至外务部左侍郎、刑部右侍郎,位居二 品。然而,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却倡议清帝退位,要求建立 共和政体,成为民国助产士。这样一种激烈的角色转换,源 于他多年来形成的民主宪政思想,是他在辛亥革命中做出个 人政治抉择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伍廷芳;宪政思想;辛亥革命;政治抉择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 (2013) 01-0070-02
作为晚清政坛上并不多见的一位“西学之士”,伍廷芳 出身华侨家庭,自幼接受西方现代教育,较少受到封建礼教 的束缚,又长期在香港学习生活,对西方现代社会有了初步 的了解,因而早在青年时代就有明显的进步思想倾向。1861 年前后,伍廷芳倡议并参与创办近代华人第一份中文日报 ——《中外新报》[1] 39,而宣扬西学、启迪民智、鼓舞民 力则是伍廷芳决意参与办报的深层次原因,也是伍廷芳现代 政治意识初步觉醒的标志。而从1874年至1877年间,他留 英研习法律期间,对以资本主义民主法治为核心的现代政治 有了切身的感受,从而为其日后人生轨迹和政治抉择埋下了 伏笔。不过,客观的说,此时的伍廷芳与一个革命者的思想 境界还相去甚远,甚至可以说对个人前途的考虑大于对国家 命运的关怀。这从他拒绝驻英公使郭嵩秦的聘任,返港成为 执业大律师,以及后来重金受聘担任李鸿章的外务幕僚,都 能得到印证。
真正促使伍廷芳的政治思想趋向进步的当是中国在甲 午战争中的惨败。战争期间,伍廷芳参与铁路管理、协助军 需物资和兵员调度等后勤工作,出力甚多。当败局已定之时, 伍廷芳又以候补道派充头等参赞官的身份,随张荫恒、邵友 濂携国书赴日乞和,而日方则拒而不受,点名要李鸿章亲自 赴日,方允和议。凡此种种,令伍廷芳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屈 辱,并曾对英国驻天津总领事说:‘没有比这件事更加伤害 我,我宁愿同归于尽。” [2] 278此后,曾经亲身参与洋务 运动的伍廷芳开始清楚地认识到,单从“器物”层面进行变 革是无法让中国真正走向富强之路的,必须要从制度上效法 西方,进行社会变革,“徒恃枪炮而不考求政治,犹未足以 窥泰西富强之真相。” [3] 567从此,伍廷芳开始思考如何 用西方的现代民主法治思想来改革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这也 是他从一名忠于朝廷的洋务官僚向革命者蜕变的起点。
1897年,伍廷芳第一次衔命使美。出使美国期间,目睹 了美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同时也深切体会到了自己作为 弱国外交代表尴尬地位,伍廷芳对欧美资本主义所代表的文 明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并对中西文明进行全面的比较,坚定 了改革封建政治制度的信念,也让他在政治立场上进一步倾 向于维新改革。
戊戌变法期间,伍廷芳以驻美公使的身份上书朝廷,力 倡变法,‘亟变尚可有为,失此不图,后悔莫及”,并结合 英美诸国政治发展的经验指出,“帝王不相治袭,制度惟贵 因时,泰西各国百年来,日益强盛,风气聿新,我与为邻, 岂复能拘守成法。” [4] 33伍廷芳还把变法与自强联系起 来,“夫我欲图存,惟在自强,自强之要,先在内治,内治 既定,外侮无自而启。” [4] 33戊戌变法失败后,伍廷芳 并未因此而削弱变法图强的意志。当清王朝经历庚子国变 后,不得不宣示施行“新政”之时,伍廷芳接受了清廷修订 法律大臣的任命,引进西方现代法律思想,仿照西方现代法 律体系,力图对中国封建法律制度进行彻底变革,以期达到 变法图强的目地。然而,尽管在民刑分立、商事立法、狱政 改革等一系列问题上取得了突破,但当伍廷芳等人司法独 立、文明审判、陪审制、律师制等现代法律思想和原则引入 中国的时候,却受到清廷内部保守政治势力的阻挠。而伍廷 芳也因修律努力接连受挫而心情压抑,对清廷失望透顶, 1906年春便以修葺祖坟为名辞职返乡。是时,《纽约时报》 曾刊出报道,称“预料伍廷芳这位斗士的人生将就此结束, 他的墓碑上大概会刻上这样的墓志铭:一个傻瓜躺在这里, 因为他企图改变东方的世界”。[5] 167
然而,到了 1907年,清廷因缺乏办理外交的堪用良才, 再度委派伍廷芳为出使美、墨、秘、古公使。再度使美期间, 伍廷芳的政治态度发生了变化,逐渐倾向革命。在驻美公使 任内,伍廷芳向清廷递交了《奏请剪发不易服折》,这份奏 折后来由《东方杂志》于1910年9月28日刊出。[6] 279 剃发留辫本为清朝国制,所谓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是清初满洲贵族统治者强加给广大汉族人民的一项苛政,相 循日久,成为定例,后来更是被清朝统治者当作检验臣民忠 诚与否的政治符号。伍廷芳身为朝廷二品大员,自然不可能 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但是有感于使美期间,侨民随怀忠 君爱国之心,但“惟剪辫发,改易西服者则十恒八九”。究 其原因,侨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