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收敛性测度*
一一一基于创新与效率的视角
苏、治徐淑丹
摘 要: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将技术进步分解为技术创新与技术效
率,使用 1991-2012 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结合数据包络多期分析和随机前沿分
析方法,测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变化趋势,考察中国经济在技术要素作
用下的发展路径及收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近 20 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中,技术
效率贡献度不高,技术创新是推动中国技术进步有效性的真实驱动力;行业的持续
增长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改进,而当技术创新或改进低迷甚至停滞时,技术效率提
升体现为对技术创新的替代和直补,以维持技术进步的有效性。垄断程度高的行业
的技术效率提高主要依靠资本积累,竞争性强的行业的技术效率提高主要依靠组织
管理效率改善。只有各行业均衡发展,才能形成更广泛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效率改
进,保证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技术创新技术效率
作者苏治, 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081) ; 徐淑丹,
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研究生(北京 100081)。
、寻|
近年来,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加,进入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的
新常态,尤其需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中国经济谋求发展、积极转型的
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扭转其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局面,是目前发展面临
* 本文是 2014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和 2011 年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青
年项目 的阶段性成果,感谢 2013 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3 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2013BAH16F02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1 0YJC790220)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课题 (20110016120001) 和中央财经大学第二批青
年科研创新团队项目资助。感谢匿名评审专家的建设性意见。
• 4 .
中国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收敛性测度
的难点和重点。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来自于技术进步。 即依
靠加速技术进步和深化资本选择来发展实体经济,是剌激经济、取得经济增长的主要
手段。而技术进步影响实体工业发展的速度和持续性的效力,被作为技术对一国经济
贡献的衡量标准。在中国经济增长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市场改革和结构调整的
深化,利用国际经验和国内行业变化特点,应反思实体经济部门如何于经济转型过程
中有效利用和发展技术进步,以达到最优生产率水平,从而剌激经济增长。
已有研究认为,技术进步主要包含技术创新 (Technological Change) 和技术效
率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两个因素,根据二者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形式的技
术进步。①熊彼特创造性毁灭理论以及成熟工业体的经验表明,技术创新对技
术进步的影响明显高于技术效率。从 18 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到 20 世纪 70 年代德国
技术导向的产业升级、 80 年代日本高技术市场争夺战和 90 年代美国信息革命等以
行业高新技术的突破和变革为代表,极大改善外部竞争环境和行业制定标准,被视
为经济超高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纵观成熟经济体的发展过程,如何权衡技术创新
和技术效率,把握各阶段技术进步的特点,对中国高新技术扶持政策、结构调整和
产业升级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针对上述问题的国外研究方面, Tybout 根据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发展模式,认为在劳动力、资本存量、环境、政策和制度等受限条件下,要素生产
率中任何因素的增长都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因。② Kumar 和 Russell 分解 57 个国
家的技术进步要素,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全球经济的趋同趋势,认为各国的技
术创新和资本积累的差异,可能是全球经济两极分化的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