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edu/jiegou.html
/edu/jiegou.html
题1~7 按下列条件确定。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跨度为9m(计算跨度为8.75m),截面尺寸和配筋如题33~39图所示。承受的均布恒荷载标准值=14.0kN/m,均布活荷载=12.0kN/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预应力钢筋采用热处理钢筋(=1470N/mm2,=1040N/mm2,=400N/mm2,=200000N/mm2),预应力钢筋面积为=624.8mm2,=1 56.2mm2,=43mm,=25mm,箍筋采用HPB235钢筋。在50m长线台座上生产,施工时采用超张拉,养护温差=20℃,换算截面面积为98.52×103mm2,换算截面重心至底边距离为=451 mm,至上边缘距离=349mm,换算截面惯性矩=8.363×109mm4,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等级时放松钢筋。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已知受拉区张拉控制应力=1029N/mm2,受压区=735N/mm2,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值a=5mm,准永久值系数为0.
题33~39图
1.受拉和受压区的第一批预应力损失值(N/mm2)与( )组数值最为接近。
(A)96,86 (B)96,72 (C)103,86 (D)87,72
答案:A
题解:
2.条件同上题,若已知在第一批预应力损失后,在预应力钢筋合力点和合力点水平处的混凝土预压应力分别为=16.95N/mm2,=-1.00N/mm。(拉应力),则受拉和受压区的第二批预应力损失值(N/mm2)与( )组数值最为接近。
(A)96,63 (B)1 50,72 (C)1 50,44 (D)128,44
答案:C
题解:
3.若已知截面有效高度=757mm,受压翼缘高度=105mm,受拉翼缘高度=125mm,受压区总预应力损失值为130N/mm2,张拉控制应力同上题,假定截面的中和轴通过翼缘,则截面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kN·m)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A)459.08 (B)409.08 (C)392.45 (D)366.50
答案:A
题解:
4.受压区总预应力损失值为130N/mm2,受拉区总预应力损失值为246N/mm2,张拉控制应力同上题,使用阶段截面下边缘混凝土的预压应力(N/mm2)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A)12.90 (B)13.5 (C)14.5 (D)15.04
答案:D
题解:
预应力损失后的截面受压、受拉区预应力钢筋的应力为
5.已知梁的短期刚度=2.310×1014N·mm,则梁的跨中按荷载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的挠度(mm)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A)9.11 (B)8.40 (C)10.5 (D)12.10
答案:D
题解:
6.放松钢筋时,截面上下边缘的混凝土预应力(N/mm2)与( )组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计算时仅考虑第一批预应力损失,此时预应力钢筋的合力=684.31 kN,预应力钢筋合力作用点至换算截面重心轴的偏心距=299.6mm。
(A)8.4,12.90 (B)-1.61,13.5
(C)-1.61,18.10 (D)-5.61,18.01
答案:C
题解:
7.若已知在进行梁的吊装时,由预应力在吊点处截面的上边缘混凝土产生的应力为-2.0N/mm2,在下边缘混凝土产生的应力为20.6N/mm2,梁自重化为均布荷载为2.36kN/m,设吊点距构件端部为700mm,动力系数为1.5,则在梁的吊装过程中在梁的吊点处截面的上下边缘应力(N/mm2)与( )组数值最为接近。
(A)-3.60,15.85 (B)-1.61,18.82
(C)-2.036,20.65 (D)-4.320,20.56
答案:C
题解:
8、已知某矩形截面一般框架梁,截面尺寸为b×h=300mm×750mm,截面有效高度h0=715mm,计算跨度=60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保护层厚25mm,箍筋采用HRB335钢筋,剪力设计值V=450kN,抗震等级为一级。设箍筋间距s=100mm
A. 68.32 B. 94.61 C. 89.34 D. 102.97
答案:B
题解:
=14.3 N/mm2,=1.43 N/mm2,=300 N/mm2。
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1.0。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0.85。
由于 =8>2.5
=
=722×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