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edu/jiegou.html
/edu/jiegou.html
题1~5按下列条件确定。已知框架梁如题图所示,截面尺寸b=400mm,h=500mm,净跨6m,跨中有一短挑梁,挑梁上作用有距梁轴线500mm的集中荷载设计值P=200kN,梁上均布荷载(包括自重)设计值q=10kN/m。采用C30级混凝土,纵筋采用HRB400级,箍筋采用HRB335级。
各截面内力已知如图所示。
1.根据受弯承载力计算,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的纵向钢筋配筋面积(mm2)分别最接近( )。
(A)支座:1168,跨中:1062 (B)支座:960,跨中:1062
(C)支座:1168,跨中:1271 (D)支座:960,跨中:1271
答案:A
作答过程 :
(1)支座截面
(2)跨中截面
2.剪跨比是( )。
(A)6.52 (B)3 (C)1.5 (D)1
答案:B
作答过程 :
3.折减系数是( )。
(A)1.13 (B)1.0 (C)1.5 (D)3
答案:B
作答过程 :
取
4.设箍筋肢数n=2,受剪箍筋Asv1/s最接近( )。
(A)0.257 (B)0.268 (C)0.232 (D)0.275
答案:A
作答过程 :
5.受扭计算,设ζ=1.2,其受扭纵筋的面积最接近( )项数值。
(A)910 (B)1008 (C)840 (D)580
答案:A
作答过程 :
受扭箍筋:
受扭纵筋:
题6~7按下列条件确定: 已知某矩形截面梁,截面尺寸为b×h=200mm×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60,保护层厚25mm,采用HRB400钢筋,弯矩设计值M=300kN·m,=1,在受压区配置钢筋面积A’s=402
6、 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最接近()。
A. 0.23 B. 0.46 C. 0.51 D. 0.17
答案:A
题解:
==0.204
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0.23<
7、 已知,受拉钢筋面积最接近( )。
A. 1997 B. 2091 C. 2007 D. 2392
答案:C
题解:
受拉钢筋面积
=
=2007 mm2
题8~9按下列条件确定:矩形截面梁,b=300mm,h=600mm,混凝土采用C30,纵向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
8、受压钢筋为3φ18(763mm2),受拉钢筋为3φ25(1473mm2),αs=αs’=40mm。 问该梁截面所能承受的弯矩设计值M(kN·m)最接近下列何值?
(A)256.6;(B)175.0;(C)183.73 (D)229.79。
答案:D
题解:
fc=14.3 fy=fy’=360 α1=1.0
h0=600-40=560mm
x=(1473-763)×360/(1.0×14.3×300)=59.6mm<2αs’=2×40mm=
Mu=300×1473× (560-40)=229788000N·mm
9、受压钢筋为2φ14(308mm2),受拉钢筋为8φ28(4926mm2),αs=70mm,αs’=40mm。问该梁截面所能承受的弯矩设计值M(kN·m)最接近下列何值?
(A)525.6;(B)475.0;(C)483.73 (D)516.84。
答案:D
题解:
fc=14.3 fy=fy’=360 α1=1.0
h0=600-70=530mm
x=(4926-308)×360/(1.0×14.3×300)=397.5mm
>ξbh0=0.518×530mm=
Mu=1.0×14.3×300×274.5×(530-0.5×274.5)
+360×308×(530-40)
=462504263.8516835463.8
10、圆形截面柱,柱的直径D=500mm,计算长度l0=5m,混凝土C30,配置8φ20纵向钢筋,螺旋式箍筋,直径φ=10mm、间距s=80mm,纵筋和箍筋均为HRB335级.保护层厚度
在承受轴向压力时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设计值(KN)最接近下列何值?
(A)2699 (B)3020 (C)3368 (D)2259。
答案:C
题解:
L0/D=5000/500=10≯12 φ=0.96 α=1 fc=14.3 fy= fy’=300
S=80≯80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