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物病理学;;学习目标
掌握:
1. 水肿概念、原因、类型及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2. 脱水概念、分类及原因、发生机制及治疗原则。
3. 临床上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发生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熟悉:酸碱平衡的调节。
了解:水中毒。;第一节 水和电解质的正常代谢;;;图4-2 血管内外体液的交换;3. 体液平衡调节方式;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一、水肿
1. 概念:
(1)水肿:等渗性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过多,称为水肿。
(2)积水:液体积于浆膜腔内,称为积水。如胸腔积水???腹腔积水、心包积水等。
(3)渗出液:蛋白质含量高,相对密度大于1.018的水肿液。
(4)漏出液:蛋白质含量少,相对密度小于1.015的水肿液。;2. 水肿发生的原因和机理:
(1)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
有效的胶体渗透压降低:
蛋白质吸收不良或营养不良及伴有大量蛋白尿的肾脏疾患等。
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
各种原因引起的静脉阻塞或静脉回流障碍。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
血管活性物质、细菌毒素、缺氧等可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而引起水肿。
淋巴回流受阻:
淋巴管阻塞、痉挛以及淋巴泵失去功能。;图4-4 组织间液循环障碍引起水肿的机理;(2)球-管失衡导致钠、水潴留
肾小球滤过降低,肾小管重吸收不变:
广泛的肾小球病变、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肾小球滤过正常,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强:房钠肽(ANP)减少,ANP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
远曲小管重吸收增强:醛固酮增多、ADH增多.
肾小球滤过减少,同时伴有肾小管重吸收增多;图4-5 尿生成的基本示意图;图4-6 球-管失平衡基本示意图;3. 水肿的类型:
(1)按水肿发生原因可分为如:
心性水肿
肝性水肿
肾性水肿
炎性水肿
营养不良性水肿
瘀血性水肿等
(2)按水肿发生的部位来分如:
皮肤水肿
脑水肿
腹腔积水
心包积水等;特点:水肿常出现于身体下垂或皮下疏松处,平卧后水肿减轻。;肾性水肿;肝性水肿;肺水肿:在肺泡腔及肺泡间隔内蓄积多量体液时称为肺水肿。常见原因:
(1)肺泡壁毛细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损伤;
(2)肺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脑水肿:脑组织体液含量增多而引起的脑容积扩大。常见原因:
(1)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
(2)细胞膜钠泵机能障碍;
(3)脑脊液循环障碍。;炎性水肿
机理:
(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淤血;
(2)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炎症介质;
(3)局部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血管壁通透性升高、炎症局部组织分解代谢增强。
特点:局部水肿,水肿液蛋白含量较高,伴有红、肿、热、痛。;恶病质性水肿( 营养不良性水肿):
(1)原因:慢性饥饿、慢性传染病、大量蠕虫寄生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和营养不良。
(2)机理:
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蛋白质消耗,血浆蛋白质含量明显减少;
②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有毒代谢产物蓄积损伤毛细血管壁。;4. 水肿的病理变化:
眼观:体积增大;紧张度增加;弹性减小; 多贫血呈苍白色;切面湿润,往往有透明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流出。
凹陷性浮肿:皮肤水肿时,因液体在组织间隙大量积聚,局部加压时,液体流向四周而出现凹陷,压力解除后凹陷不能立即平复。
镜下:粉红色(HE染色)水肿液积于细胞和纤维结缔组织之间或腔隙内。;图4-8 肺水肿
肺间质增宽、包膜紧张;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切开有泡沫状液体自切面溢出。;图4-9 肺水肿(HE);图4-10 脑水肿
脑回变平,脑沟变浅。伴充血;图4-11 脑水肿
血管周围间隙加宽;图4-12 鸭瘟皮下水肿
皮下组织呈胶胨样;;图4-14 关节腔积水;;5. 水肿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主要决定于水肿的部位、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对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1)器官功能障碍
(2)组织营养障碍
(3)再生能力减弱
;二、脱水
1. 概念: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称为脱水。
2. 类型:
按脱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的不同分为:
(1)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失水失钠)
(2)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失钠失水)
(3)等渗性脱水:低容量血症(水钠按比例丢失);(1)高渗性脱水;原 因:主要是由饮水不足和低渗性体液丢失过多所致。(1)饮水不足:缺水、饮水困难、渴感消失。(2)低渗性体液丢失过多:出汗和呼吸蒸发、低渗性尿液排除过多。基本发病环节: (1)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2)细胞内、外液均减少; (3)主要脱水部位是细胞内液。;;高渗性脱水时的机能变化:
(1)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
当发生脱水时,首先表现血浆中水分减少,因而血浆渗透压升高。接着,组织间液中水分被吸收入血液,以降低血浆渗透压。
(2)细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