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小结 方式变化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布局变化 兴起:新的交通运输方式会带 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衰落:某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衰落 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1)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2)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促使多个城 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线分布 的大城市带 读某历史名城图,回答下列问题。 ? (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和 ????。 河流 煤铁资源 (2)你认为旧城区中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较早?说明理由。 (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①区域。因为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交通(铁路的兴建)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我国某省县城局部示意图 (1)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B两聚落兴起的共同区位因素是什么? 主要特点:沿河(或沿铁路、沿公路)分布。 共同区位因素是矿产资源(或煤矿、钨矿资源)。 (2)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该区域21世纪初发生的明显变化有哪些? 居民点增多,交通条件明显改善,煤矿、钨矿开采等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旅游业兴起,建设了小水电站,出现乡村城市化。 (3)图示区域聚落的布局形态多呈________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带 图示区域地处我国南方,河网密度较大,聚落沿河道、铁路、公路分布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 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2.影响商业网点的位置 3.影响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 4.影响集镇的兴衰 表现: 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 1.固定商业点 a.商业街 市场最优原则:在市几何中心 就近便民原则:在居民区内 b.商业小区 2.流动商业点:货郎担.大篷车 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的密度有何差异?为什么?(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交通运输的影响至关重要。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密度不同,原因如下表所示。 区域 山区 平原 网点密度 小 大 成因 地势起伏 平原地区 →交通运输线路稀 少,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难以建立和发展→商业网难以伸展 →交通运输便利→区际商品流通便利、居民点多→商店众多,尤其是道路交叉路口和居民较集中的地区商店密度更大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山区 平原 地势崎岖 地形平坦 人口密集、购买力强 商业网点密度大 交通运输线路稀少方式单一 交通运输线路密集方式多样 区际商品流通频繁,服务范围广、服务级别高 区际商品流通难建立,主要满足当地购物需求 商业网点密度小 人口少、购买力低 2.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a.商业网点遵循市场最优原则,为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多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 北京市主要商业中心示意 b.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图示如下。 沈大高速公路边的服装市场 第一节 单元整合 第二节 读某城市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商业网点A的布局符 合 最优原则,这里发展商业的两大 优势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 。 (2)图中商业中心B的布局符合 最优原则,这里发展商业的优势是。 (3)C商业点分布是否合理?为什么? 交通 交通便利 地租较低 市场 人口密集,市场广大,且市场对外的辐射能力强 不合理 这里既不符合市场最优原则,也不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3.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a.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 (前者决定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后者决定于人口密度、数量和消费水平); b.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的集散。如图所示。 商业中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4、影响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 大城市往往有多个商业中心,它的形成与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市中心附近、人流量大 商业中心布局 市场最优原则 高速公路出入口 城市道路交叉点 市区外围环路边缘 交通最优原则 便捷交通 北京市主要商业中心示意 北京的商业中心分布和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案例 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 钟鼓楼市场的出现与当时的大运河相关 三个相隔离的商业区的出现与当时城内交通的阻隔相关 前门和王府井两在商业中心的出现与铁路与公路运输的发展相关 50年代末,随着东西长安街的拓宽,提高了西单的通达性。铁路客站由前门迁至东单附近,加强了王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