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森林对气候有调节作用,增加降水; 夏季森林里的气温比城市空阔地低 2 ~ 4 ℃,相对 湿度则高15%~20%。 林区比无林区年降水量多10~30%。有研究指出,要使森林发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其绿化覆盖率要占总面积的25%以上。 在俄罗斯的林区,一般年降水量可增加1%~25%;在印度南部的平原地区,造林使当地的年降水量增加12%; 在我国,森林能使降水量平均增加2~5%,如果把森林增加大气凝结水也估算在内,则森林能提高平均降水量的10%。 有学者认为,我国西北绿化后,降水量也可增加110 mm,届时西北干旱缺水状况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3) 森林能改变低空气流,防风固沙,减少沙尘暴; 森林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会使进入林区的风速明显减弱。 夏季浓密的树冠可使风速减弱50%。风在进入森林前的200 m以外,速度变化不大;经过森林之后,大约要经过500~1000 m 才能恢复到原来的速度。 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防护林带可使农田增产20%左右。 内蒙古赤峰市,40年造林0.73×104 hm2,固定了近千个沙丘,年沙暴日数由3.7天减少到1.5天,年扬沙日数由54天减少到20天,最大风速由40 m/s下降到17 m/s。 (4) 森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 森林地表的枯枝落叶腐烂层不断增多,形成较厚的腐殖质层,从而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可以延缓径流、消弱洪峰。树冠对雨水的截留作用,能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力,减少水土流失。 在林木茂盛的地区,地表径流只占总雨量的10%以下;平时一次降雨,树冠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枯枝落叶持水量可达自身干重的2~4倍;每公顷森林土壤能蓄水640 ~ 680吨;0.33×104 hm2的森林就相当于一个100×104 m3的水库的贮水量。 森林覆盖率为30%的林地,水土流失比无林地减少60%。 (5) 森林能吸收毒物,杀灭细菌,具有净化空气和自然防疫作用 森林具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硫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随空气湿度的增加而加快。相对湿度在85%以上的森林,其吸收SO2的能力是相对湿度为15%的森林的5~10倍。不同树种之间对SO2的吸收能力也不相同,每公顷柑橘林的吸收能力是柳杉林的2倍。 树木还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每公顷桧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 kg 杀菌素,可杀死白喉、结核、痢疾等病菌。 (6) 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可减弱噪音,有益健康; 在城镇中,树林作为天然的消声器,起着很好的防噪音效果。 一般10 m 宽的林带可降低30%的噪音;城市公园中成片的树林可减低噪音26~43分贝,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效果多5~25分贝。 在城里,具有良好消声效果的林带,至少有6 m宽,10.5 m高,距离声源的距离以6~15 m为宜。 (7) 森林有除尘和对污水的过滤作用。 森林拥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一般森林的叶面积总和可达它占地面积的75倍,一棵成年椴树的叶面积可达30 000 m2以上。巨大的叶面积,加上叶片上的一些毛状结构、皱褶、茸毛以及从毛孔中分泌出黏性物质可阻截大量微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 林区大气中飘荡的浮尘的浓度要比非林区低10%~25%。 4. 生态因子的相关定律 (一)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 (二)限制因子 (三)耐(受)性定律 (四)生态幅 (五)生物内稳态 (六)驯化 — 耐受限度的调整 (七)指示生物 (一)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 1840年,德国化学家Baron Justus Liebig在其所著的《有机化学及其在农业和生理学中的应用》一书中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即“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基本内容: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E.P. Odum (1973)建议对Liebig定律做两点补充:①这一定律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下才适用;②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补偿作用。 (二)限制因子 Blackman注意到,生态因子处于最小量时,可成为生物的限制因子,但当因子过量时,如过高的温度、过强的光照或过多的水,同样可以成为限制因子;于1905年发展了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提出生态因子的最大状态也具有限制性影响。即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而阻止生物的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蓝海华腾VA-H系列伺服驱动器 用户手册2.0.pdf
- 国家法定41种传染病大全(就诊科室、传播途径、病原体、检测方法等)及防护措施.doc VIP
- GB50877-2014 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施工及收规范.docx VIP
- T_CECWA 2001-2023 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docx
- 8.铁路工程预算定额 路基工程宣贯讲义.ppt VIP
- 2024年四川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docx VIP
-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pptx VIP
- 2025年辽宁省电力行业十五五发展规划研究.docx
- 国标GB_T 43388-2023《家用汽车产品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指南》实践.pdf VIP
- 厂房租赁合同.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