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校园性侵害或性骚扰行为人防治课程.PPTVIP

2012校园性侵害或性骚扰行为人防治课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行為人防治課程 主講人:陳若璋 【國立東華大學】 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 教授 上課大綱 簡介預防再犯計畫歷史、成效 性侵/騷擾形成相關因子 性侵/騷擾歷程與固著 案例 預防再犯計畫重點(內控/外控) 預防再犯計畫技術 療效研究 預防再犯處遇之歷史發展 預防再犯(Relapse Prevention, RP)計畫是用來改變個案強迫性脫序行為 (例如:藥物濫用、賭博等)治療技術 Marlatt及其同事利用預防再犯技術 強化個案在問題情境中的自我控制行為 分析個案在情境中的決定是否會使他再產生強迫性行為而發展出避免進入危險情境而再犯的技巧 再犯預防技術是一種增強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 預防再犯處遇之歷史發展 預防再犯團體的發展 90年代廣為使用在治療性加害者的團體。 融合認知行為治療技術 研究印證此治療約可降低一半再犯率。 Gray 與Pithers (1993): 北美已有90﹪的性罪犯治療模式是採用此模式。 Quigley(2000)認為此技術中最重要部分: 教導團體成員如何管理其情緒/認知/行為, 使性侵行為人較易控制其情緒: 增加對壓力容忍能力。 預防再犯計畫重點 (一)性侵犯的基本假設 (二)形成因子 (三)對犯案歷程之辨認 (四)再犯預防之模式 1. 內在的自我管理 (Internal, Self-Management Dimension) 2. 外在的監督 (External, Supervisory Dimension) 性侵/騷擾之形成相關因子 Freeman-Longo Pithers (1992)將危險因子分三類 1.事先存在的因子— 在原生家庭中就不斷發生的狀況: 父母衣著暴露,父親亂倫 2.後續存在的因子— 過去的及發展中的危險因子: 家庭集體看A片 3.觸發因子— 在犯案前突發的事件: 被老師罵 行為形成歷程-初期歷程 1.早期被性侵經驗學會性侵行為 2.過早的性經驗(如集體性遊戲) 3.混亂之家庭性行為 (父母衣著暴露,父親亂倫,兒童觀看參與此歷程) 4.過多過早大量性刺激(家庭集體看A片) 5.性侵/騷擾行為出現後未有人制止,甚至被增強 6.被性霸凌而後霸凌別人 透過性/親密關係 性加害行為人可以取得: 1.自我(ego related):我有魅力 2.權力與控制(power and control): 我想要和誰上床就和誰上床 3.情緒(emotion):放鬆、開心 4.依附關係(attachment):我是有人要的 人 (Wright Schneider, 1992) 性幻想功能 性加害者較脆弱自我 (幻想中對方不斷的說他偉大) 性加害者較自我欺瞞的 (幻想中他變成有錢的大爺) 性加害者較誇大的 (幻想中他的性器比較大) 性加害者較權力與控制 (幻想中受害者臣服於他的指揮) 探討犯案循環及路徑的重要性 (1) 探索犯案歷程的重要性在於犯案不是「一時衝突」、「莫名其妙」、「一時糊塗」下犯案的。 (2)「犯案」通常都是有過程有步驟的,步驟和步驟間環環相扣,形成「路徑」,而路徑「上癮」後,犯案習慣變成了「犯案循環」,每一步驟皆是有功能的。 (3)若能了解其犯案路徑及循環的形成,就能了解其功能性,所謂「治療」即是切斷其路徑、循環、改變其上癮習慣,以別的行為來取代犯案之功能。 犯案循環一般假設(Carich,1999) 1.沒有時間架構,循環可能發生在幾秒、幾分、甚至幾年間。 2.罪犯可經過某些階段。 3.罪犯依其受害者類型,可能有多樣性的循環。 4.罪犯可能有數次循環。 5.各階段可能同時發生。 6.循環即犯案的方式/模式(想法、感覺、行為),是一連串的選擇。 犯案循環一般假設(Carich,1999) 7.循環可從任一點阻斷之。 8.循環滿足自我,它是一連串的抉擇,它可能看起來像是自動導向的。 9.此循環適用於罪犯“最低”層次(未接觸)的犯案至“最高”層次的犯案(連續性兇殺)。 10.罪犯應負起100%的責任及義務。 11.整個循環中可能有多重的促發因素及徵兆。 12.無法治癒,因此罪犯可能隨時陷入循環中。 行為形成歷程-歷程固著 Nelson et al.(1989): 行為人有了性侵/騷擾的初次經驗,在壓力或高刺激時出現了動機,開始搜尋心中期待的目標,後選定目標,展開行動。 在性侵/騷擾行為結束後會有一些特定行為。 最後一切再回到原先的階段。 其路徑為: 壓力源→負面情緒→性幻想,被動地計畫作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