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至情至爱的背影
《背 影》(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四川省宣汉中学 唐佳容
教材分析:《背影》选自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感人至深的散文。文中写了一对父子在家境衰败,即将离别时的父子深情。编者把他放在第二单元,是希望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如山如水的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感知文章内容,积累字词。
2、揣摩语言,品味背影,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
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品词析句中,体验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品味背影,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情境感染法、诵读法、启发式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父亲》(低声地),渲染气氛。在音乐的节奏声中,教师絮语般地导入:父亲是一颗盏灯,照亮我前行的路;父亲是一炉火,温暖我孤寂的心;父亲是一座桥,渡我从悲伤飞向快乐。是啊,深情的话语饱含着我们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实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设计意图:以歌曲《父亲》为引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检测字词和文学常识
交卸(xiè) 迂腐(yū) 栅栏(zhà) 颓唐(tuí) 举箸(zhù)
琐屑(suǒ xiè) 蹒跚(pán shān) 狼藉 (jí) 慰藉(jiè)
簌簌(sù sù) 丧事(sāng) 丧失(sàng)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46年朱自清为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儿女》。
【设计意图:积累字词,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三、整体感知,初读中体验父子情
过渡: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个主题。文中处处都凝聚着爱,一种细致入微、无处不在的深沉而热烈的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注意品味文中的情感。思考: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表达了什么中心?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会归纳总结。】
四、自主合作探究,美读中体验父子情
1、有感情地课文,并作圈点勾画,从父亲的角度出发,体会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爱。合作探究后小组内交流总结:文中父亲有哪些令人感动的言行?(ppt展示问题)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发言。
2、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为我做这些事情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段,并说说语段的作用。(ppt展示)根据你的理解和课前了解的背景回答。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补充介绍写作背景:(ppt展示写作背景)《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文中所写的事发生在1917年冬,当时朱自清的祖母去世,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父亲朱鸿钧被解职,他自己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3、过渡:是呀,在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的背景下,父亲埋藏了所有的悲痛,默默地扛着所有的责任,把父爱诠释得感天动地。父亲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微动作,一句质朴的话语,一个孤立的背影,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在这些细致入微的一言一行中,最令你感动的一处是什么,为什么?(ppt展示)请结合文本内容品词析句。(学生畅所欲言谈体验,教师适时的点评,鼓励。)
4、过渡:其实,父母的爱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把你高高举起的的一个动作,也许是在接到你电话时开心的笑脸,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下面,我们结合自己的体验,用一句话来形容这种父爱:父爱如( )。(ppt展示)
【设计意图:抓住文中的一条感情线索,从父亲的角度,用几个主问题,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父亲对儿子的爱。】
5、很多时候,身为子女的我们,并不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文中的“我”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ppt展示)请谈谈你的看法。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从“我”的角度,研讨作者对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