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池杨氏政权初期有“左、右贤王”称号原因分析.docVIP

仇池杨氏政权初期有“左、右贤王”称号原因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仇池杨氏政权初期有“左、右贤王”称号原因分析   [摘要]仇池杨氏政权是聚集在今陇南、陕南和川北交界处的以氐族为主体的地方性割据政权,历时约300年之久,而其政权初期的统治者自称“左、右贤王”,并非受刘曜影响,其关键在于民族融合。部分匈奴屠各徙至陇右,使得杨氏有机会与其接触并受其影响,接受了匈奴文化,使用“左、右贤王”称号。但后来因为汉文化居主流而开始汉化,“左、右贤王”称号消失。   [关键词]仇池国;氐族;杨氏政权;左贤王;右贤王   [中图分类号]K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2-0066-02   仇池杨氏政权建立初期的几位统治者杨茂搜、杨难敌、杨毅等均自号“左贤王”或“右贤王”。《宋书》卷98《氐胡传》载:“晋惠帝元康六年,避齐万年之乱,率部落四千家,还保百顷,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资治通鉴》卷90《晋纪十二》载:“氐王杨茂搜卒,长子难敌立,与少子坚头分领部曲;难敌号左贤王,屯下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而关于杨毅在《资治通鉴》卷95《晋纪十七》中则载:“仇池王杨难敌卒,子毅立,自称龙骧将军、左贤王、下辨公,以叔父坚头之子盘为冠军将军、右贤王、河池公,遣使来称藩。”   据以上史书记载可知,在仇池杨氏的历史上,杨茂搜、杨难敌、杨坚头、杨毅、杨盘等人有“左贤王”或“右贤王”的称号,而且均为自称。仇池杨氏政权的早期统治者为何会自号“左贤王”或“右贤王”,李祖桓在其所著《仇池国志》一书中提到,杨氏政权初期有左、右贤王之称,颇似匈奴。而在《华阳国志》中则云:“茂搜父子之结据也,通晋家及李雄、刘曜、石勒,所向用其官及其年号。”李氏以此推断,仇池杨氏初期,华化尚不深,其自称左、右贤王大约是受刘曜的影响。   仇池杨氏初期有“左贤王”或“右贤王”之称的确是受匈奴制度的影响,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左、右贤王的称谓,匈奴特色甚为浓厚,这也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内迁对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政权的影响颇深这一史实。据《资治通鉴》记载,杨茂搜自略阳率部落4000家还保仇池,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之时为晋惠帝元康六年(296),《魏书?氐传》、《宋书?氐胡传》、《晋略?仇池传》、《通典》等史料对于这一事件的记载相同,则可确定杨茂搜自称右贤王之时为296年。刘渊正式建立汉国为晋永兴元年(304),此时作为匈奴汉国大将的刘曜,恐怕无力或即使有力也无暇顾及到偏安于一隅的小小仇池杨氏政权。据《晋书?载记?第三》记载,刘曜始与杨氏发生联系是在320年,而此时,于20多年前自号右贤王的杨茂搜已死,是无法受其影响的。总的来讲,仇池杨氏政权初期,其统治者自称“左贤王”或“右贤王”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部分匈奴屠各徙至陇右,使得聚居在这一地区的仇池杨氏有机会与其接触,并受其影响   关于匈奴屠各徙至陇右,1972年在甘肃张家川出土的北魏《王真保墓志》中可以得到确证。周伟洲在其《甘肃张家川出土北魏〈王真保墓志〉试析》一文中认为,墓主王真保乃是匈奴屠各后裔。根据墓志记载,王氏一族于周平王东迁洛阳时迁入武威,而到汉武帝元狩二年(121)时,随着浑邪王和休屠王部众的降汉,居住在武威的休屠王部众可能有一部分迁入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王氏一族虽未迁徙,但内属汉朝。这与墓志所云“盖隆周即豫,霸者专征,陈生嗟去,获兆西域,遂飞实武威,别为王氏……暨汉世大统,诸国内属,因朝入仕,鸣玉西都”的情况完全相符。武沐在其《休屠、浑邪与五属国》一文中则认为王氏是汉武帝时安置在秦州、陇西等地的休屠人的后裔,这些休屠人被安置在这些地区后,便世代繁衍于此。因此,屠各王氏是随同休屠部众降汉后一同被安置在陇西属国的。   以上观点对于王氏在休屠王部众降汉后是否迁入陇西存在分歧,但二者的观点有一致处,即王氏乃匈奴后裔。   据《王真保墓志》载,王氏一族于晋时“遂家略阳”,而《晋书?北狄匈奴传》记:“入居塞者,有屠各种,鲜支种……凡十九种,皆有部落,不相杂错,屠各最豪贵,故得为单于,统领诸种。其国号有左贤王、右贤王……凡六十等,皆用单于亲子弟也。”周伟洲认为王氏一族很可能是在此时从武威迁到略阳的,而武沐则认为王氏是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际,陇西属国以及凉州的休屠开始向东迁徙,逐渐散布于秦州、平凉一带。而作为陇西属国一部分的屠各王氏则大约于东汉末年开始向四周扩散,有的迁往武都,有的迁往凤飏金城,但更多的则迁徙至秦州略阳一带。由此可以看出,二位先生的分歧在于王氏是直接从武威迁至略阳还是降汉后先迁至陇西属国后逐渐扩散至略阳的,但无论孰是孰非,王氏于晋时迁至略阳是肯定的。   墓志所云之“略阳”,据《魏书?地形志》卷206下可知,北魏秦州(治今甘肃天水)领郡三,略阳即其一。根据王真保墓出土的位置,距今甘肃省张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