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医儿科讲概述.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 叶桂,字天士(公元1667~1746年)。著《幼科要略》。他既是瘟病大家,又擅长幼科。确立了小儿瘟病四时辩治体系,春瘟宜用辛凉、少用辛温,暑热需防耗阴,秋燥辛凉甘润,冬寒轻清宣散。他对小儿体质特点的认识,崇尚“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临证应用,以纯阳之体解释热病最多,因稚阴之躯注重护阴保津。用药轻灵活泼,切合儿科特点。 古代小儿年龄分期 宋代《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大小方》:“当以14岁以下为小儿治。其15岁以上者,天癸已行……则为大人治耳。” 小儿生理特点-稚阴稚阳学说 是指小儿时期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功能活动方面均未健全、成熟。 是关于小儿生理病理各种学说的基础。 1 、 是小儿生理基本特点。 具体表达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2 、 形成了小儿病理基本特点。 具体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小儿生理特点-纯阳学说 纯阳学说始于《颅囟经》,书中说:“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1 指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 2 指小儿有阳无阴,或阳盛阴微。 3 指小儿患病后多从阳,化热化火。 4 指小儿未曾破身(即结婚)。 小儿生理特点-三有余四不足学说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肝常有余、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 小儿生理特点-变蒸学说 起源——王叔和《脉经》 变者,变其情智,发其聪明;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筋骨。 变蒸是指小儿精神、形体阶段性生长发育的生理现象。 变蒸学说是古代医家用来说明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一种学说。 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 ,传变迅速: 发病容易表现: 1、脾胃疾病——“脾常不足”、饮食不节 2、肺脏疾病——“肺常不足”、卫外不固 3、时行疾病——“稚阴稚阳”、阴阳不足 4、心肝疾病——“肝常有余”“心常有余” 5、肾脏疾病——“肾常虚” 传变迅速表现: 1、易虚易实:邪气易实,正气易虚 2、易寒易热:稚阴未长,稚阳未充 四诊概要 中医诊断小儿疾病,采用了望、闻、问、切为手段,通称“四诊”,这是中医辨证论治中重要一环。通过四诊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作为辨证、立法、用药的依据。 《幼科铁镜》:“小儿唯以望为主,问继之,闻则次。” 查指纹:三岁以下小儿食指掌面靠拇指一侧的浅表静脉(虎口三关),是古代医家用来辨别乳幼儿疾病的病因、性质,以及估计预后好坏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正常指纹:红黄隐隐,不显于内关以上。 病理指纹:浮沉分表里——浮主表,沉主里;红紫辩寒热——红主寒,紫主热;淡滞定虚实——淡主虚,滞主实;三关测轻重——以风、气、命三关部位,推测疾病之深浅轻重。 小儿用药特点 治疗要及时、正确和谨慎,治疗快、用药准、剂量适宜。 治疗要中病即止,药物反应灵敏、病见转机即止。 治疗要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治病必求于本”。 小儿用药特点 1、治疗及时准确: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变化迅速,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因此要辨证准确,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主动,力求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变化。 2、方药精简灵巧: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对于药物的反应较成人灵敏。因此,在治疗时处方用药应力求精简,以“药味少、剂量轻、疗效高”为儿科处方原则。尤应注意不得妄用攻伐,对于大苦、大寒、大辛、大热、峻下、毒烈之品,均当慎用。 3、重视先证而治:由于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虚实寒热的变化较成人为快,故应见微知著,先证而治,挫病势于萌芽之时,挽病机于欲成未成之际。 4、注意顾护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小儿的生长发育,全靠脾胃化生精微之气以充养,疾病的恢复赖脾胃健运生化,先天不足的小儿也要靠后天来调补。因此不论病中和病后,合理调护均有利于康复,其中以调理脾胃为主。 5、掌握用药剂量:小儿中药的用量相对较大,尤其是益气健脾、养阴补血、消食和中一类药性平和的药物,更是如此。但对一些辛热、苦寒、攻伐和药性较猛烈的药物,如麻黄、附子、细辛、乌头、大黄、巴豆、芒硝等,在应用时则需控制剂量。 小儿用药剂量,常随年龄大小、个体差异、病情轻重、医者经验而不同。为方便掌握,中药汤剂可采用下列比例用药: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用成人量的l/3,幼儿用成人量的l/2,学龄期儿童用成人量的2/3或接近成人量。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中医儿科概论及常见疾病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儿科:冀晓华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概论 1 肺系疾病:感冒,肺炎喘嗽、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 2 脾胃疾病:厌食、便秘 3 一、中医儿科概论 中医儿科概念 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预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一门科学。 中医儿科学是随着整个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临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